肿瘤医生学习笔记肝癌1

2021-3-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编译:wrangx

来源:肿瘤资讯

概论

1.年我国原发性肝癌发病人数为46.6万人,死亡42.2万人,超过世界发病总数的50%。目前我国原发性肝癌在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第四位,死亡率居第三位。

2.在美国,肝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的恶性肿瘤。

3.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癌(ICC)和HCC-ICC混合型三种不同病理类型。以HCC为主占85%~90%以上。

4.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的区别

5.肝癌高危人群:乙肝(HBV)或丙肝(HCV)感染、长期酗酒、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肝硬化、非酒精脂肪性肝炎,有肝癌家族史等。

6.肝癌早期筛查手段包括AFP和肝脏超声。

诊断和病理

7.由于起病隐匿,确诊时中晚期肝癌占80%以上。

8.肝癌起病隐匿早期多无症状和体征;有症状的早期肝癌临床表现主要来自于肝炎和其肝硬化背景。出现临床表现肝癌多为中、晚期。

9.80%HCC具有肝硬化病史,2%~8%肝硬化患者进展为HCC。

10.HCC病理学诊断标准:肝脏占位病灶或者肝外转移灶活检或手术切除组织标本,经病理组织学和/或细胞学检查诊断为HCC。

11.在所有的实体瘤中,唯有HCC可采用临床诊断标准。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慢性肝病背景,影像学检查结果、AFP水平。

12.HCC临床诊断标准:要求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中的(1)+(2)a两项或者(1)+(2)b+(3)三项时,可以确立HCC的临床诊断:

(1)具有肝硬化以及HBV和/或HCV感染的证据;(2)典型的HCC影像学特征:同期多排CT扫描和/或动态对比增强MRI检查显示肝脏占位在动脉期快速不均质血管强化,而静脉期或延迟期快速洗脱。

①如果肝脏占位直径≥2cm,CT和MRI两项影像学检查中有一项显示肝脏占位具有上述肝癌的特征,即可诊断HCC;

②如果肝脏占位直径为1-2cm,则需要CT和MRI两项影像学检查都显示肝脏占位具有上述肝癌的特征,方可诊断HCC。

(3)血清AFP≥μg/L持续1个月或≥μg/L持续2个月,并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AFP升高,包括妊娠、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活动性肝病及继发性肝癌等。(小编注:HCC临床诊断标准要求各有不同,常有变化,此标准相对严格)。

13.AFP半衰期3~9.5天,一般术后2个月可降至正常。ICC和结肠癌肝转移AFP可能升高,影响AFP诊断HCC的特异性。HCC治疗后的监测,AFP无法替代影像学。

14.AFP阳性肝癌要与妊娠期、生殖腺胚胎性肿瘤、消化道肿瘤、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鉴别。AFP阴性肝癌要与继发性肝癌、肝血管瘤、肝囊肿、肝包虫、肝脓肿、肝肉瘤、肝腺瘤、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及肝结合等疾病鉴别。

15.HCC强化CT或MR特点是快进快出,即动脉早期病灶即可明显强化,密度高于正常肝组织,静脉期强化迅速消失,密度低于周围正常肝组织。

16.我国HCC,5%-20%患者无肝硬化背景,约10%患者无HBV/HCV感染证据,约30%患者血清AFP始终μg/L。

17.肝癌预后因素众多,主要包括肿瘤的大小、数目和部位,脉管癌栓,淋巴结与远处转移,肝炎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

18.肝癌有BCLC、TNM、JSH、APASL等分期标准。巴塞罗那(BCLC)分期考虑了肿瘤、肝功能和全身情况,有循证医学依据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19.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归于BCLCC期。门静脉癌栓发生率40%~60%,指门静脉主干及主要分支内发生的癌栓。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病情发展迅速,短时间内即可发生肝内外转移、门静脉高压、黄疸、腹水,中位生存时间仅为2.7个月。门静脉癌栓是公认的预后不良的因素。

20.早期肝癌或小肝癌(≤3cm)的病理特点:常为单个结节、多无血管侵犯、常有包膜、细胞分化较好、癌栓发生率低。

21.纤维板层型肝癌好发于青年,多无肝硬化背景,预后较好。

手术治疗

22.手术可使肝癌患者长期生存,包括肝切除术和肝移植术。

23.肝切除两大原则:彻底性(无肿瘤残留)和安全性(保留有足够功能肝组织)。肝癌手术方式分为解剖性肝切除和非解剖性肝切除。

24.余肝体积须占标准肝体积的40%以上(肝硬化),或30%以上(无肝硬化)是安全手术切除的必要条件。

25.肝移植米兰标准:单个肿瘤直径≤5cm;多发肿瘤少于3个且最大直径≤3cm;无大血管浸润;无淋巴结或肝外转移。

26.肝移植UCSF标准:单个肿瘤直径≤6.5cm;多发肿瘤≤3个,每个直径≤5cm且直径合计<8cm;无大血管浸润;无淋巴结或肝外转移。

27.对于直径≤3cm肝癌,切除和射频消融均可选择,但是外科切除的远期疗效更好。

28.HCC复发分为早期(术后2年)或晚期复发(术后2年后)。早期复发多由原发灶转致,晚期复发多因肝硬化基础上肿瘤的再发。

介入治疗

29.HCC是一种富血供肿瘤,90%以上的血供来源于肝动脉。用加入化疗药物的栓塞剂栓塞肿瘤供血动脉,称经导管的肝动脉化性栓塞(TACE)。TACE阻断肿瘤血供,同时在肿瘤局部聚集高浓度的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发挥最大限度的杀伤作用。对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TACE应为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

30.TACE常用栓塞材料:碘油(38%超液化碘油)、明胶海绵、聚乙烯醇微球、弹簧圈。

31.TACE常用化疗药物:蒽环类、铂类、丝裂霉素、氟尿嘧啶。

32.TACE常见并发症:化栓塞综合症、术中胆心反射、肝脓肿、胆汁瘤、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肝功能损害、血细胞减少。

33.TACE术中胆心反射:化疗栓塞导致患者肝区缺氧、疼痛,刺激胆道血管丛的迷走神经所引起的一种严重不良反应。表现为严重胸闷、心率减慢、心律不齐、血压下降、甚至死亡。

34.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造成门静脉高压、促进肿瘤肝内播撒。通过栓塞可控制肿瘤生长、缓解门静脉高压。

35.局部消融治疗肿瘤距肝门部肝总管、左右肝管的距离应至少为5mm。不推荐对直径5cm的病灶单纯施行消融治疗。消融治疗范围应力求包括5mm的癌旁组织,以获得“安全边缘”,彻底杀灭肿瘤。对于血供丰富的肿瘤,可以考虑先凝固阻断主要滋养血供再消融肿瘤以提高灭活效果。

全身治疗

36.索拉非尼是我国批准治疗晚期肝癌的分子靶向药物。常规用法为mg口服,一天二次。常见不良反应为腹泻、体重下降、手足综合征、皮疹、心肌缺血以及高血压。可用于肝功能ChildA、B级病人,但ChildA级生存更获益。

37.在SHARP研究中,索拉菲尼较安慰剂将OS从7.9个月显著延长至10.7个月(HR0.66),TTP从2.8个月延长至5.5个月,DCR分别为43%和32%。在东亚进行的Oriental研究,纳入例晚期肝癌,与安慰剂对比,索拉菲尼将中位OS从4.2个月延长至6.5个月(HR0.68),中位TTP2.8个月和1.4个月。

38.肝癌化疗效果不佳,单药有效率不超过10%,目前认为蒽环类、氟尿嘧啶类和铂类是对肝癌可能有效的药物。

39.EACH研究评价FOLFOX4在晚期肝癌疗效,纳入患者例,随机给予FOLFOX4或表柔比星,主要研究终点OS。FOLFOX4组和表柔比星组中位OS6.4个月和4.9个月(P=0.09),中位TTP2.9个月和1.8个月,ORR分别为8.2%和2.7%。

40.RESORCE研究:瑞戈非尼与安慰剂随机对照二线治疗索拉非尼失败的进展的晚期HCC的Ⅲ期研究,纳入例患者。瑞戈非尼组与安慰剂组中位OS(10.6对比7.8个月),PFS(3.1个月对比1.5个月),ORR(11%对比4%)。

41.REFLECT研究纳入例晚期/不可切除HCC患者,≥1个可测量靶病灶,巴塞罗那分期B或C,Child-PughA,ECOGPS≤1。随机给予乐伐替尼或索拉菲尼,PFS(7.4个月对比3.7个月),TTP(8.9个月对比3.7个月),ORR(24%对比9%),OS(13.6个月对比12.3个月)。

抗病毒治疗

42.HBV和(或)HCV持续感染是HCC发生、发展和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更是HCC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抗病毒治疗作为防治HBV/HCV相关性HCC发生的二级预防措施。

43.HBV相关性HCC特征:HCC发生与HBVDNA水平有关;高HBVDNA水平患者发展到HCC所需要的时间要短于低HBVDNA水平的患者;抗病毒治疗可减少HCC的发生率;HBV基因型C型感染者HCC的发生率高于B型;基因型B型HBV相关性HCC多发生在非肝硬化基础上,且多伴有卫星灶。

44.HCV慢性感染者,10%~40%将进展到肝硬化,1%~5%进展为HCC。

45.HBV相关性HCC部分患者检测HBVDNA为阴性者应防范HBV再激活。术后HBV再激活率为2%,TACE后HBV再激活率较高,约为15%~30%。化疗后HBV再激活高达36%。

46.HBV相关性HCC确诊后检测HBVDNA阴性接受TACE、放射治疗或全身化疗者,建议治疗前及时开始加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以避免HBV再激活。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熊熊兔

19个肿瘤相关临床试验招募患者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查看详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rqzpk.com/jbbj/120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