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腹腔脓肿 > 临床表现 > > 盲肠和阑尾

盲肠和阑尾

2021-11-2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一)盲肠

盲肠cecum为大肠的起始部,居右髂窝,直立时可垂入盆腔。小儿盲肠位置较高。盲肠粗而短,长6~7cm。盲肠左侧接回肠末端,后内侧壁有阑尾附着(三者合称为回盲部),向上续于升结肠,右侧为右结肠旁沟,后面为髂腰肌,前面邻腹前壁,并常被大网膜覆盖。盲肠通常为腹膜内位,没有系膜。偶尔连同升结肠有系膜,活动度较大,称为移动性盲肠。盲肠壁的三条结肠带汇聚于阑尾根部,是手术时寻找阑尾根部的标志。回肠末端连通盲肠,开口处黏膜有上、下两个半月形的黏膜皱襞,称为回盲瓣ileocecalvalve。由于回肠管径小于盲肠,二者衔接处又接近直角,因此回盲部肠套叠较多见。

(二)阑尾

阑尾vermiformappendix是一蚓状盲管,一般长5~7cm,直径0.5~0.6cm。阑尾腔开口于盲肠内面回盲瓣下方-3cm处。其一般位于右髂窝内,位置多变。阑尾根部附于盲肠后内侧壁、三条结肠带的会合点。其体表投影在脐至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称McBurney点;也可用左、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右1/3交界处Lanz点作为投影点,阑尾炎时投影点常有明显压痛。阑尾属腹膜内位器官,有三角形的阑尾系膜悬附于肠系膜下端,因此阑尾位置可变,炎症时产生的症状和体征也不相同。据统计,国人阑尾常见的位置顺序如下(图4-59):①回肠前位:约占8%,在回肠未部前方,尖向左上,炎症时右下腹压痛明显。②盆位:约占6%,跨腰大肌前面入盆腔,尖端可触及闭孔内肌或盆腔脏器炎症时可刺激腰大肌(伸髋时疼痛)或闭孔内肌(屈髋内旋时疼痛),也可出现膀胱或直肠等刺激症状。③盲肠后位:约占4%,在盲肠后方,骼肌前面,尖端向上,一般仍有系膜,少数在壁腹膜外与髂肌相贴。盲肠后位阑尾炎时腹壁体征不明显,但常刺激髂肌,影响伸髋,甚至形成腹膜后隙脓肿。④回肠后位:约占8%,在回肠末段后方,尖向左上,炎症时腹壁体征出现较晚,容易引起弥漫性腹膜炎。⑤盲肠下位:约占6%,在盲肠后下,尖指向右下方。此外,少数尚有高位阑尾(在右肝下方)、盲肠壁浆膜下阑尾以及左下腹位阑尾等。阑尾管腔较小,成年后内腔变窄,可部分或完全闭塞。阑尾腔被粪石梗阻可引起炎症;阑尾壁富含淋巴组织,肌层薄,因此,发炎时易穿孔。小儿的阑尾壁肌层较成人薄,且不完整,炎症早期即可穿孔。阑尾动脉appendicularartery起于回结肠动脉或其分支盲肠前、后动脉(图4-60),多数为1支,少数为支,在回肠末段后方入阑尾系膜内,沿其游离缘走行,分支分布于阑尾。

阑尾静脉与动脉伴行,经回结肠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汇入肝门静脉(图4-61)。化脓性阑尾炎时细菌栓子可随静脉血流入肝,引起肝脓肿。

内科学症状体征儿科学实践技能外科学妇产科学传染病学诊断学急症处理传染病种系统解剖学神经病学老年护理实践指南养老护理员基础护理技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rqzpk.com/jbbx/132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