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科医生的母乳喂养寄语
2020-1-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知识成就女性,自信成就母亲
作为乳腺科医生,我们接触了很多产后哺乳期乳房问题,据统计,乳汁淤积是最常见的产后并发症,在哺乳期女性的发病率为50%;哺乳期乳腺炎发病率为4-33%,其中5-11%发展成乳腺脓肿,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母乳喂养,也是常见的离乳原因。
但同时我们也有越来越多的疑问,如今信息发达,妈妈们通过互联网、通过阅读甚至查阅专业文献等各种途径,深知母乳喂养的好处,也会通过各种形式帮助自己达成母乳喂养的愿望,但还是有如此多的乳腺问题,有那么多的妈妈最终遗憾地放弃了母乳喂养,这使我们困惑,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究竟存在什么问题?
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提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即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
是的,行大医,我们需要治未病,我们收集哺乳期妈妈的各种问题,查阅国内外专业文献,同时,全科医护人员参加了育人三期国际认证哺乳顾问90小时的培训,使得大家全面并深刻地理解母乳喂养,做到了不仅帮助妈妈解决乳房问题,更能预防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乳房含接不良有可能导致乳头损伤、疼痛、乳汁淤积、乳腺炎等一系列问题,对于这样的妈妈,纠正乳房含接与症状治疗同样重要。当妈妈因为乳汁不足而不得不放弃纯母乳喂养、加入配方奶、继发一系列的乳头错觉,乳头损伤等等问题时,帮助妈妈有效地、客观地评估乳汁是否不足也同样重要。
我们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加入了关怀、指导,与妈妈一起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我们看到了妈妈欣慰的、满意的微笑,也看到了国内、外不远万里特意来就诊的患者,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肯定,这也告诉我们,我们找到了妈妈的真实需求,于是,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给妈妈带来更多、更需要的资讯与指导。而妈妈们也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有些妈妈自愿为我们进行资料的翻译,有些自愿提供哺乳照片等资料只为让更多的妈妈认识到哺乳的意义,知道如何哺乳,如何分辨自己的乳房是否健康,这让我们非常感动。我们深深的体会到那句“偶尔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的真正内涵。
今年,我接到了母乳喂养医学会(ABM,AcademyofBreastfeedingMedicine)的盛情邀请,将在会上进行我们科诊治经验展示。激动兴奋之余,也为自己作为中国人能站在母乳喂养的医学国际舞台上而骄傲,也感谢全科室医护人员及亲友团为我们的坚守给予支持。今天,我收集了大家的体会,感悟和忠告,来告诉作为与母乳喂养相关的医护人员、母乳妈妈、家属的您,让我们一起帮助妈妈、宝宝与家庭实现母乳喂养。
忠告篇
刘迎红:母乳喂养是你迈出的第一步,相信成功可以预见!吸吮37度的母爱,是宝宝获得的第一桶黄金,坚持母乳喂养,爱让小事变为大。
边建华:孕妈妈们尽可放心,哺乳不会引起流产,期待(鼓励妈妈们)接力奶。
高雅军:哺乳动物不需要通乳,人也不应该无缘无故被通乳。当给宝宝添加配方奶时,应该请专业医生评估一下是否有指征,而不是自己认为该加就加,配方奶的危害其实是很大的。
吕跃:母亲用充沛的乳汁哺育自己的宝宝,身体上的成长,心灵上的呵护,温暖的怀抱让小生命茁壮成长。母乳喂养给孩子带来天然的保护屏障,呵护宝宝从母乳喂养开始吧!
丁松涛:
世界卫生组织(WHO)强烈推荐产后的妈妈们在产后6个月内应进行纯母乳喂养,6个月后在添加辅食的基础上进行母乳喂养直至2岁及以上。
母乳是最适合人类婴幼儿的食物,是配方奶(牛奶)无法模拟,更不可能超越的。
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证实了配方奶喂养对人类宝宝的危害,比如过敏、破坏肠道菌群、降低抵抗力导致腹泻和肺炎的发病率增高、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发病率增高等等。此外,配方奶的生产、运输等环节众多,一旦其中出现问题,将直接威胁宝宝的健康甚至生命。
在普遍不重视母乳喂养的大环境下,坚持母乳喂养之路还比较艰辛,我们和母乳妈妈们同在,支持大家“喂”爱坚持、不要轻言放弃。
感悟篇
母乳喂养知识需要传递
刘红艳
母乳喂养虽然是一件极其自然的事情,但是受到的干扰因素太多,尤其是母乳喂养出现问题时,很多人把矛盾指向母乳喂养,总是试图干扰或终止母乳喂养,工作中,我接触到许多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她们中的许多人忍受着炎症甚至脓肿带来的痛苦,承受太多的阻力仍继续坚持母乳喂养,她们之前接收到的错误信息使她们不知所措,虽然勇气可嘉,但是没有专业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引导,举步维艰。很多妈妈在产后初期的关键时刻被评判奶量少,添加配方奶粉,严重阻碍母乳喂养,所以科普专业的母乳喂养知识迫在眉睫,我希望有更多的渠道传递给她们正确的母乳喂养知识,给她们提供正能量,让她们不但有信心而且有底气去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任重道远
何湘萍
每当看到病人在哺乳期因为疾病来就诊时,作为乳腺科医生,我们觉得应该好好帮助她们;每当哺乳的妈妈因为不正当的外处理导致疾病时,作为乳腺科医生,我觉得我们应该做的宣教工作还很不到位,我们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每当哺乳的妈妈因为哺乳期的疾病要求回乳时,作为乳腺科医生,我们总是苦口婆心的对妈妈们宣教,希望她们能了解更多的哺乳知识,继续母乳喂养;每当看到各种各样不适当的宣传时,作为乳腺科医生,都想站出来理论理论。母乳喂养,任重道远,希望每个人都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替宝宝说
——妈妈,我想吃母乳
李欣
我是一个2个月大的宝宝,每天最幸福的时刻就是躺在妈妈怀里吃奶。我有灵敏的嗅觉,能循着奶香味准确找到妈妈的乳头并含接好。躺在妈妈怀里,看着妈妈慈爱的眼神,听着妈妈规律的心跳,感受着妈妈温柔的呼吸,就像在妈妈肚子里一样,很温暖、很舒服、很安全。
妈妈很疼爱我,总担心自己的奶不够多,营养不够丰富、质量不够好。对我而言,乳汁是世上最好的食物,既有营养,又好吸收,还安全卫生又省钱!我每次吃完奶都很满足,每天有好多的便便,生长发育和同龄小伙伴比也很正常。但如果迫不及待地给我添加配方奶,我的胃肠就需要加倍地工作,很不容易把它分解掉,也不容易吸收。当妈妈发烧的时候,奶里能增强我抵抗力的东西比平时含量要多,我还能通过频繁吸吮帮妈妈解决乳腺炎的问题!
妈妈喜欢给我用奶瓶,但是,吸奶瓶和吸乳头是不一样的,容易引起乳头混淆,并且奶瓶非常省力,时间长了我可能就不喜欢乳头了;还有,用奶瓶我很容易过饱,奶瓶里的量远超过我的胃容量,这样很容易养成暴饮暴食的不好饮食习惯。
妈妈,我知道您很爱我,希望我健康快乐的成长,所以您一定要记住,对我而言,世上最好的食物就是您的母乳!
方法篇
常见问题巧回复
郭妍
1、我的奶吸不出来,吸了也只有可怜的几十毫升,不够吃怎么办?
你知道吗?宝宝从乳房吸吮得到的乳汁比你以为的要多得多~不要过分注意自己是不是没奶或者奶少,只要宝宝排泄正常,体重增长正常,那就没有必要添加奶粉了~
2、月子里的妈妈问:“乳房又涨又硬怎么办?要不要请开奶师揉一揉?”
其实,最好的“催奶师”就是宝宝的吸吮了,如果能在宝宝哭闹之前提前哺乳,同时也让宝宝有效地将乳汁吃到肚子里,就能很好地避免乳房胀硬的状况,吃完之后如果乳房还是胀硬,可以适当挤出一些乳汁,舒服就好,避免排空,并配合冷敷,让乳房的产奶量自然调节。
3、宝宝睡眠时间长,一下能睡5-6个小时,妈妈乳房胀得难受,需不需要把孩子叫醒喂他?
我的建议是,宝宝有这么好的睡眠对于妈妈来讲是件非常幸福的事儿~睡梦中的他有天使般的小脸和天真的笑容。当妈妈感觉乳房胀满不适,可以先用手或吸奶器排出部分乳汁,觉得不那么胀了就好,既不要完全忍着不吸,增加淤积的风险,也不要过度排空,使奶量越来越大,同样也会造成后续的问题,供需平衡是最佳状态。
4.宝宝小便偏黄是不是需要喝水?
纯母乳的宝宝是不需要喝水的,如果你觉得孩子尿液偏黄,或因季节原因怕宝宝上火,那就请注意一下妈妈自己的饮食吧,少吃油腻辛辣,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多哺乳,宝宝也会水水嫩嫩的哟~
如何检查我的乳房
闫智清
判断乳房是否真的有肿块,首先检查手法要正确,用双手四指掌面触诊,而不是用手抓乳房。因为乳房皮下有脂肪、腺体,哺乳期乳腺生理性增生后腺体较厚,分泌乳汁后更加饱满,用手抓乳房会将正常腺体、脂肪误认为是肿块。腺体大量分泌乳汁后会形成“肿块样”,宝宝吸吮后变软属于正常,无需进行按摩。
乳房的超声检查
张宏伟
母乳喂养的好处大家都知道。一部分哺乳期女性由于各种原因,如缺乏母乳喂养知识,不正确处理方式,不及时就医,而是寻求别的方法,反而延误了病情,甚至不得已终止哺乳。
当哺乳期间乳腺出现问题时,到底要不要看医生,做相关乳腺检查呢?答案是肯定的,一提到影像学检查,根深蒂固的思想是有伤害的。
超声检查在各种影像学检查中是一种无创、简便的辅助诊断评估手段,是超声波探测成像,属于非电离辐射检查,在哺乳期乳腺疾病诊断中有重要价值,也是首选检查方法。
国际妇产科学会(ISUOG)和世界超声医学和生物学联盟(WFUMB)指出,不加控制无医学指征的超声检查应该避免,但哺乳期女性在乳腺出现问题时合理选择超声检查有益无害。
作者简介高海凤,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乳腺病防治中心主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