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节征文医路漫漫,奋斗不止
2020-1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董草原论大病脾肿大 http://www.gongjingxirouass.com/gryy/4879.html
在本次“医师节”征文活动中,小编见到了一位我非常熟悉的外科医生的作品。文章洋洋洒洒足有余字,记录了从刚毕业的青葱,到住院医、住院总的磨砺、升华。医路漫漫,任重道远,他借此文向所有的年轻医生们道出了他十年的成长历程,希望能鼓励年轻医生们坚定信念,抓住稍纵即逝的青春,走好从医之路。
华山虽高顶有过路
年,我告别了五年的大学生活,走进医院。由于年非典的原因,有很长一段时间医学院禁止我们在临床实习,非典疫情解除后,仅仅实习了儿科、心内科和骨科三个科室,可能是因为在骨科实习时间长的原因,从毕业的那一刻起,就立志要做一名骨科医生。可惜,天不遂人愿,我在医务科拿到了去普外科的报到通知单,怀着忐忑的心情,我来到了老普外科,那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天。因为是周一,当时的老主任正在进行大查房,看到来了个毕业生,当场就把我拉进了查房的队伍,虽然实习时每天都跟着查房,可是这次不一样啊,心都乱了,毫无准备,这可怎么办?果不其然,查房时,我被问到了,那是一辈子都记忆深刻的三个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太简单了,但是我却没有答案。10余年后的今天,我依旧记得这几个问题:急性阑尾炎分几种类型?肚子上的这两根管子是干什么的?阑尾周围脓肿有什么治疗原则?这是多么容易的问题,面对着主任、各位老师和患者,真是无地自容,我脸都快涨破了,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查完房,老主任对我说:“登强,得看书啊!”短短的几个字,但字字如钉,楔进了我的心里。我暗暗发誓:我要学!!!“华山虽高,顶有过路”,我年轻,我怕谁!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吃住都在科里,白天,跟着各位老师查房、开各种化验和检查单、换药、写病程、看手术、拉钩、干些杂活;晚上,抓紧时间看书,所有的急症手术都上,唯恐落下一台手术。不忙的时候,跟着护士学输液、护理技术,帮她们换液体。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前三个月,我看完了外科学里的总论和普外科各论;又三个月,把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复习了一遍;再三个月,把普外科手术学看了一遍。九个月的不懈努力,巩固理论、加强实践,终于对临床工作、尤其是普外科的工作有了初步的认识。“苦心人,天不负”,通过努力,不但提升了自己,也赢得了各级医师的信任,他们无私得为我答疑解惑,给我锻炼机会。“解决一个问题固然重要,但提出一个问题更加重要”,不会就问,逮谁就问,那时的问题,现在看起来是多么的幼稚,但没有青苗的幼稚,哪来稻谷的成熟。还记得毕业后的两个多月,想来应该是国庆假期,那天来了个阑尾炎,我消好毒,站到了助手位置,“登强,你来做”,上级医生说道,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做?我能做吗?说实话,连我自己也不知道。在百般犹豫与踌躇中,我站到了主刀的位置,在老师的指导下,磕磕绊绊的完成了手术,手术后,才发现自己的后背都湿透了,这是我行医路上第一台真正的手术。接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在各级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传统疝修补术,并逐渐过渡到独立完成这些手术。住院医师,顾名思义,医院里的医师,三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陪伴我的是书和病人,“不怕不会,就怕不干”,三年,使我从一个毛头小子毕业生变成一个普外科医师,这是我毕业后的第一次升华。
不吃苦中苦哪知甜中甜
10多年前,急症病人特别多,外伤的(车祸伤、刀刺伤、坠落伤)、感染的(胆道感染、腹膜炎),几乎天天都有急症手术,哪天晚上没几个急症手术都感觉不正常,这些急症手术是我学习的宝贵财富,伴随着各种急症手术的参与,自己进步很快,但与之而来的是力不从心,因为很多急症病人病情危重,涉及全身情况、各个器官异常,往往需要多学科理论支持,多学科协助治疗,为此,开始了我第一次进修之旅。通过年在青医附院ICU3个月的学习,系统掌握了危重病人的管理治疗策略,回院后,只要是危重、疑难病人,自己抢着管,管理这些病人确实很苦很累,而且特别消耗精力,但的确是锻炼人,“不吃苦中苦,哪知甜中甜”,通过大量危重病人的管理,自己的业务水平、临床思维能力得到了迅速地提升。但仅仅管理危重病人是不够的,随着科室的发展,病种越来越多,择期手术也越来越多,自己的综合能力,尤其是手术操作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年,开始了我第二次的进修之旅。不出去,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多精彩,不出去,不知道自己多渺小,出去,才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出去,才知道自己所知甚少,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医院的一年,先后轮转了胃肠外科、肝胆外科、血管外科、两腺外科、移植外科。“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每到一个科室,都如饥似渴的汲取他们的营养,来壮大自己,能上的手术全上,不能上的就看,“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我就耗在手术室里,每个科的专家老师都很愿意带我上手术,慢慢的,把一些手术放给我做,自己的手术技能得到了飞快的提高,我的医院的认可,从多名进修医师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十佳进修医师。医院病种多,手术多,自然并发症也多,真是大开眼界。“只会做手术的大夫不是好大夫,能处理并发症的大夫才是好大夫”,跟着专家们处理各种并发症,增加了并发症处理能力,为未来的手术铺好了路。通过青医院的进修,自己增加的不仅是临床技能,更是一名外科医生的胆色和胆识。外科医生如同一名剑客,需要的不单单是高强的武艺,还需要有一颗大心脏,和敢于亮剑的勇气。如果说刚毕业后的三年苦读苦练是我的第一次升华,那么这连续两次的进修成就了我的第二次升华。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年进修归来,老普外科已分为了普外一科和普外二科,我加入了普外一科的团队。由于刚刚进修完,满腔热血沸腾,全身都绷着一股劲,想大干一场,把自己的所思所学应用于临床。感谢毕恩旭主任,在这个特殊的时候给了我机会,建议我担任住院总医师。虽然这个任务很重,对于能不能胜任也不确定,但出生牛犊不怕虎,我毅然接受了这个建议。住院总可不是件轻松的工作,不管白昼黑夜,急症手术得干,经常累得精疲力尽,有时候急症多起来,连续几天晚上都不能回家,除此之外,还要参加日间的择期手术、会诊等。大强度的手术操作仅仅是身体的考验,最残酷的是心理的考验,是判断力、决策力、耐压力的考验。这个刀开不开?怎么开?开进去处理不了怎么办?出现术中意外、并发症怎么办?开错了怎么办?漏诊了怎么办?一个个的问号在拷问着自己,对于一名才毕业5年的医生来说,这个担子不轻。说实在的,刚开始的时候,真是有些吃不消、压力山大。有些急腹症,没开进去,你担心,担心是不是给病人耽误了;开进去,也担心,担心会不会出现并发症。每每遇到这样的病人,恨不得寸步不离,唯恐出现异常状况,直到患者痊愈,顺利出院,心里的石头才算落地,那份煎熬才算去除。只有你担任这个角色的时候,你才能理解,想干好,不是件容易的事。不想干,永远不操心,不担心,但永远是原地踏步,只有看人家超越自己的份;想干,并干得好,就得付出,顶的压力越大,收获就越多。几年的住院总医师下来,自己的技术和心理都成熟了很多,因为有艰苦付出的汗水,才换来收获的泪水,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担任住院总期间的磨练,促成了我的第三次升华。
第四次升华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国内完成第一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微创”成了外科发展的方向,腹腔镜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外科各个领域,普外科腔镜技术自然也不例外。从最初的腹腔镜胆囊切除、阑尾切除,到后来的腹腔镜消化道恶性肿瘤根治术,几乎所有的腹腔手术都可以在腹腔镜下完成,当然,还包括腹股沟疝、甲状腺等手术。年初,普外科老一辈专家曾开展过为数不多的腹腔镜胆囊及阑尾手术,但未能进一步发展,普外科腹腔镜手术一度中断近10年之久。平时看着妇科在熟练的进行腹腔镜手术,心里只有羡慕的份,总在想,什么时候我也试一把。活暂时不能干,但可以时刻准备着,一方面,我恶补有关腹腔镜手术的理论,另一方面,在网上观看腹腔镜视频,还有一个最简单的途径,那就是参观我院妇科的腔镜手术。有梦想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行动。精心准备了好几个月,憋了一肚子劲,机会终于来了。年春天,在毕主任的主持下,开展了第一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那是一台令人终生难忘的手术,在主任的鼓励下,我和科室的夏大夫用了整整5个小时才搞定了一台阑尾,5个小时,期间穿刺的不顺、气腹建立的不顺、结扎的不顺、取阑尾的不顺,一句话,不顺的事都碰上了,一台阑尾,做得精疲力竭,几近崩溃,说心里话,我一度想放弃,中转开腹,结束战斗。手术后,我反复回忆手术过程,思考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同时一遍遍看书、看视频,有时为了一个步骤苦思半天,那几天,脑子里全是线怎么摆、结怎么打、针怎么转、钳子怎么夹、力向哪用、镜子怎么扶等等等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理论、实践、总结、再实践,第二例、第三例、第四例……接下来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时间越来越短,一直到十几分钟便能完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回首往事,无限感慨,眼睛是会骗人的,不动动手,不试一试,永远不知道自己行不行。由于担任住院总,所以急症腹腔镜下的阑尾切除术手术特别多,在开展工作的第二年,仅夜班去做的腹腔镜阑尾就有近百台。腹腔阑尾切除术给我打下了腹腔镜下各种操作的基础,慢慢的到熟练地完成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肠粘连松解,腹腔镜永远是一个团队工作,不光是我在成长,全科的医生都在成长。随着科室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去开展,那就是腹腔镜下消化道肿瘤根治术、腔镜下疝修补手术。科室高瞻远瞩,未雨绸缪,年6月,我被派往南京医科大学微创中心学习,师从著名腹腔镜专家孙跃明教授。孙教授行云流水、潇洒自如的腹腔镜操作让人叹为观止,台上台下,只要有机会,我就向孙教授请教腹腔镜手术的操作要点、技巧、注意事项。其后,科室王大夫也进行了微创中心的学习。经过微创中心半年的洗礼,我们协助科主任先后独立完成了“我院”第一例腹腔镜加胆道镜双镜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第一例双侧疝及复发疝TAPP、第一例直肠癌根治术、第一例结肠癌根治术、第一例胃癌根治术。腹腔镜工作的开展和第三次的进修,使我完成了第四次升华。
从医之路,只有勤奋、付出和坚持,没有捷径可走,这条路,不是平坦大道,而是荆棘坎坷之路,坚守的人才会走得更远。我也被打过、骂过,也彷徨过、犹豫过。毕竟,医生是一个高危、高压的行业,面对的是抱着高期望值的病人和家属,承担的是患者的、社会的巨大压力,还有大众的不理解。尤其是外科,刀一动,性命攸关。用“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来形容外科工作,毫不为过。外科手术并发症,只能通过努力不断降低,但不能完全避免,一旦出现问题,大的并发症自不用说,搞不好,一个小小的切口感染都会让你狼狈不堪。因此,在提高技术操作的同时,我时刻注意锻炼沟通能力,良好的沟通,可以拉近和病患的距离,增加治疗的顺应性,还能避免矛盾的产生,即使是产生了矛盾,良好的沟通也能将矛盾化解于无形,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升级,正所谓“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医路漫漫,任重道远,吾将上下求索,奋斗不止;学海无边,书囊无底,吾将再接再厉,拼搏不息”。写此文之目的,只为让广大年轻医师了解我十年来的成长历程,给他们以鼓励,顺境中,不骄傲,逆境中,不气馁,莫忘业精于勤,荒于嬉。在此,跟大家分享一副蒲松龄老先生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吃水不忘挖井人,感谢所有在我成长过程中指导、关心、帮助和支持我的人,愿普外一科蓬勃发展,愿开一医明天更辉煌!
(本文为“青医院”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