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护理学必看知识点执业护士初
2021-3-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m.39.net/pf/a_6113618.html
点击图片可直接进入每日一练考场
↓↓↓
执业护士支气管扩张引流时间可从每次5~10分钟加到每次5~30分钟,嘱病人间歇做呼吸后用力咳痰,同时叩患部以提高引流效果。
肝性脑病病人限制蛋白质摄入,发病开始数日内禁食蛋白质,供给足够的热量和维生素,以糖类为主要食物。
氨茶碱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心血管症状,可有呼吸中枢兴奋,重者可引起抽搐甚至死亡。
急性呼吸衰竭病人应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使用期间注意有无变态反应和预防二重感染。
肺炎链球菌肺炎消散期,炎性浸润逐渐吸收可有片状区域吸收较快而呈“假空洞”征,一般起病3~4周后才完全消散。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留置三腔二囊管的病人护理期间应迅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注意监测输液速度,及时、准确地补充血容量,给予止血类药物,输液开始时宜快,必要时测定中心静脉压来调整输液量和速度,避免引起急性肺水肿。
拟行胆肠吻合术者,术前3日口服卡那霉素、甲硝唑等,术前1日晚行清洁灌肠。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肺总量(TLC)、功能残气量(FRC)和残气量(RV)增高,肺活量(VC)减低,表明肺过度充气,有参考价值。
急性胰腺炎是各种病因导致的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所致的化学性炎症,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临床以急性腹痛、恶心、呕吐及血淀粉酶增高为特点。
呼吸衰竭诊断的依据常以动脉血气分析为根据,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情况下,当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伴(或不伴)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即为呼吸衰竭。
初级护师颅内压(ICP)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颅内容物包括脑组织、脑脊液、血液,三者与颅腔容积相适应,使颅内保持一定的压力。
颅内压增高的病因有颅内容物体积增加、颅内新生的占位性病变、颅腔容量缩小。
当颅内压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尤其是占位性病变使颅内各分腔之间的压力不平衡,使一部分脑组织通过生理性孔隙,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形成脑疝
脑疝是颅内压增高的危急并发症,是颅内压增高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常见的有小脑幕切迹疝、枕骨大孔疝
颅內压增高的典型表现为头痛、呕吐、视盘水肿。
头痛是颅内压增高最常见的症状,由颅内压增高使脑膜血管和神经受刺激或牵拉引起,常在晨起或夜间时出现,咳嗽、低头、用力时加重。
颅內压增高头痛的部位常在前额、两颞,也可位于枕后或眶部。
颅内压增高中,呕吐是由于迷走神经受激惹所致,常在头痛剧烈时出现,呈喷射性,可伴有恶心,与进食无直接关系。
颅内压增高最客观的重要体征是视盘水肿,常为双侧性,早期多不影响视力,存在时间较久者有视力减退,严重者失明
颅内压增高临床表现为生命体征改变,即库欣(Cushing)反应,具体为代偿性出现血压升高,脉压增大,脉搏慢而有力,呼吸深而慢(两慢一高)。
脑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主要用于脑血管畸形等疾病。
对原因不明或一时不能解除病因的颅内压增高病人,先采取限制液体入量,应用脱水剂和糖皮质激素、冬眠低温等治疗,以减轻脑水肿达到降低颅内压的目的
对有脑积水的颅内压增高病人,先穿刺侧脑室作外引流术,暂时控制颅內高压,待病因诊断明确后再手术治疗。
颅內压升高病人应用20%甘露醇的药理作用是减少脑组织水分、缩小脑体积。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通过改善血-脑屏障的通透性,预防和治疗脑水肿,并能减少脑脊液生成,使颅内压下降。
颅内压增高病人在进行冬眠低温疗法时要注意,此法儿童和老年人慎用,休克、全身衰竭或有房室传导阻滞者禁用。
冬眠低温疗法的降温速度以每小时下降1℃为宜体温降至肛温32~34℃较为理想。
冬眠低温疗法的时间一般为3~5天,停止治疗时先停物理降温,再逐渐停用冬眠药物,任其自然复温。
主管护师肝脓肿临床以细菌性肝脓肿和阿米巴性肝脓肿为常见。
细菌性肝脓肿系指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肝内化脓性感染。
细菌性肝脓肿最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链球菌、类杆菌属等。
细菌性肝脓肿最常见的病因是胆道感染,也是病原菌入侵肝脏最主要的途径。
细菌性肝脓肿主要症状是寒战、高热、肝区疼痛和肝大。
阿米巴性肝脓肿继发于阿米巴痢疾。
细菌性肝脓肿血液细菌培养可呈阳性,阿米巴性肝脓肿细菌培养阴性。
细菌性肝脓肿单个较大的脓肿可在B超引导下穿刺抽脓,或经穿刺置管、持续冲洗引流,并注入抗生素治疗。
细菌性肝脓肿较大脓肿有穿破可能或已穿入胸腹腔或慢性肝脓肿者需手术切开引流。常用手术有经腹腔切开脓肿引流术、经前侧腹膜外和经后侧腹膜外脓肿切开引流术。
细菌性肝脓肿患者术后,脓腔引流液少于10ml时,可拔除引流管,改为凡士林纱条引流,适时换药,直至脓腔闭合。
阿米巴性肝脓肿大多为单发性的大脓肿,好发于肝右叶,以右肝顶部多见。
护士笔记APP每日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