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怎么艾灸牙痛的艾灸治疗方法,记得收
2017-3-2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1病症概述
牙痛,又名“齿痛”,是口腔科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无论是牙齿本身的疾病,或是牙周组织以及颌骨的某些疾病,甚至神经疾患等都可表现为牙痛,这些不同原因引起的牙痛,其程度、性质、持续时间、病程以及外界刺激的关系等均有所不同。因其病因不同,故其病名有异,诸如;“实火牙痛”(又名胃火牙痛)、“虚火牙痛,(又名肾虚牙痛),“风火牙痛”,“龋齿牙痛”(俗称蛀牙疼痛)等。牙痛一证,早在《灵枢,杂病》篇就有记载,谓“齿痛,不恶清饮,取足阳明;恶清饮,取手阳明。”隋《诸病源候论》中列有“牙齿痛候”,提出“牙齿皆是骨之所终,髓之所养。手阳明之支脉入于齿,若髓气不足。阳明脉虚,不能荣于牙齿,为风冷所伤,故疼痛也。又有虫食于牙齿,则齿根有孔,虫居其间,又传受余齿,亦皆疼痛,此则针灸不瘥,敷药虫死乃痛止。”指出了牙痛的发病原因和龋齿的症状及治疗方法。《丹溪心法·牙齿》中则举出风热牙痛、阴虚牙痛、蛀虫牙痛等不同的治疗方法。明《景岳全书·齿牙》将牙痛分为火、肾虚、虫三证。
2病理阐述
中医学认为牙痛的原因虽多,但总结起来主要有风热、胃火、肾虚三类。风热牙痛多因外感风热邪毒,内侵牙体及龈肉,邪聚不散,气血留滞,瘀阻脉络,不通则痛。手足阳明两脉分别入上下齿中,若嗜食辛辣,致胃火素盛,大肠郁热,若火热循经上扰,灼伤牙床、龈肉,发为胃火牙痛。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若久病伤肾或房劳过度,以致肾阴亏损,阴虚火盛,虚火上炎,灼烁牙龈,发为虚火牙痛;或肾虚日久,精髓不足,牙失荣养,而致牙齿松浮而痛。此外,龋齿也是引起牙痛的一个常见原因。
现代医学认为牙痛多由牙齿本身、牙周组织疾病如龋齿、外伤、化学药品等引起的急性根尖周围炎、牙槽脓肿、牙周脓肿、冠周炎等。附近组织疾病,如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亦可出现牵涉性的牙痛。神经系统疾病,如三叉神经痛常以牙痛为主诉。全身疾病,如流行性感冒,更年期障碍、神经官能症等亦可引起牙痛。由于牙痛的病变部位及引起的原因不同,痛的性质和程度也不相同,大致分为自发性剧痛、钝痛和物理、化学刺激出现的激发痛,多为剧痛。
3灸疗辨证
虚火上炎型__牙齿隐隐作痛,时作时止,午后痛甚,日久不愈,牙龈萎缩,甚则牙浮齿动,常伴腰膝酸软,舌质嫩红,少苔,脉象细数。
取穴配穴太溪、行间、颊车、下关。龋齿牙痛者,加牙痛点。
灸法
艾条温和灸艾炷着肤无瘢痕灸每穴每次灸10~15分钟,每日1~2次。艾炷如麦粒大,每穴每次灸3~4壮,每日1~2次。艾炷隔姜灸艾炷隔附子灸艾炷如黄豆大,每穴每次施灸5~7壮,每日1次。艾炷如黄豆大,每穴每次施灸5~7壮,每日1次。生附子敷灸肉桂敷灸每次取如蚕豆大药丸1丸敷涌泉穴,晚敷早除,每日1次。每次取如蚕豆大药丸1丸敷涌泉穴,晚敷早除,每日1次。风热牙痛型__牙痛剧烈,发病突然,牙龈肿胀,得冷痛减,受热痛增,或兼形寒身热,腮颊肿胀,口渴,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取穴配穴液门、外关、风池、合谷。①上牙痛者,加下关;
②下牙痛者,加颊车。
灸法
艾炷着肤无瘢痕灸艾炷隔蒜灸艾炷如麦粒大,每穴每次灸3~5壮,每日1~2次。艾炷如枣核大或黄豆大,每穴每次灸5~7壮,每日1~2次。艾炷隔盐灸毛莨敷灸艾炷如枣核大或黄豆大,每穴每次灸5~7壮,每日1~2次。每穴每次敷如黄豆大药丸1粒,待局部灼痛起泡时去药。灯火灸火柴头灸每穴每次灸1焦,每日1次。每穴每次灸1焦,每日1次。艾条雀啄灸每穴每次灸15~30分钟,每日1~2次。胃火牙痛型__牙痛甚剧,牙龈红肿,颊腮焮热,咀嚼困难,得冷痛减,口渴口臭,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象洪数。
取穴配穴内庭、合谷、大迎、下关。①口苦兼有肝火者,加太冲;
②便秘者,加天枢、大肠俞。
灸法
艾条雀啄灸艾炷着肤无瘢痕灸每穴每次施灸20~30分钟,每日2~3次。艾炷如黄豆大。每穴每次施灸4~5壮,每日2~3次。艾炷隔蒜灸艾炷隔盐灸艾性如枣核大,每穴每次施灸6~8壮,每日2~3次。艾性如枣核大,每穴每次施灸6~8壮,每日2~3次。火柴头灸灯火灸每穴每次灸1焦,每日1次。每穴每次灸1焦,每日1次。毛茛灸每穴每次敷如黄豆大药丸1粒,待局部灼痛起泡时去药。4.文献摘要
古代灸疗文献1.《寿世保元》
治牙痛病,百药不效,用艾炷如麦大,灸两耳当门尖上,三壮立已。
2.《备急灸法》
葛仙翁陶隐居。治风牙痛不可忍,不能食者,灸外踝尖三壮,炷如绿豆大,患左灸右,患右灸左。
3.《医方类聚》
卷七十三·齿针灸:《经验秘方》牙疼:于痛处一壁手指第二节上当中灸三艾,如麦子大,立效。
4.《补辑肘后方》
中卷·治卒齿痛风齿龋齿方:葛氏治龋齿方:灸足外踝上三寸,随齿痛左、右七壮。
5.《针灸逢源》
卷五:牙床腐烂,齿牙脱落,名曰走马牙疳,乃热毒所致,承浆、劳宫各灸一壮,小海、阳谷、少海、合谷、二间、历兑。
6.《罗遗编》
齿牙痛:承浆、颊车、耳垂下尽骨上穴三壮、肩髃七七壮、列缺七壮、太渊、鱼际、阳谷、合谷、三间七壮、足三里七壮、太溪、内庭。
现代灸疗文献1.熏灸疗法治疗龋齿痛例杜良生李卫兵韩敬任中医外治杂志,10(5):18
治疗方法:材料:取陶杯2只,面粉1斤,电炉1台。药物:葱籽克。将面粉加入适量调匀,制成环形饼(饼的内径据耳朵大小而定)2只,1只敷于患侧耳周(防烫伤耳周皮肤),电炉接上电源,待炉丝发红后撒上葱籽一小撮(要放集中),即刻利用陶杯(口朝下)收集葱籽燃烧后的烟气,收集满烟气后迅速将此杯置于预先敷的面饼上(口向耳孔),当面饼过热时,换另一只小饼,待陶杯冷却后换另一陶杯,如此3~5次即可将虫驱出。
治疗结果:例中,治疗1次痊愈者88例;治疗2次痊愈者30例;治疗3~5次痊愈者2例;总有效率达%。
2.耳穴压豆治疗牙痛55例许庆立山东医药,(1):44
治疗方法:主穴:敏感点、反应点,配穴:牙痛点、麻醉点、神门、皮质下。胃火牙痛加胃、大肠;风火牙痛加面颊、内牙穴;虚火牙痛加肾穴。于穴上贴敷绿豆,胶布固定。
治疗结果:有效46例,好转6例,无效1例。
3.斑蝥外敷治疗“右智齿冠周炎”引起的牙痛郭培森中国民间疗法,10(3):60
治疗方法:用斑蝥1个去头、翅、足,研细末,置于伤湿止痛膏(大小约3cm×3cm)中间,贴于牙痛侧颊车穴处。24小时后揭去膏药,可见患处起一水泡,用消毒大头针挑破,出尽黄水即可。
治疗结果:1次治疗而愈,随访2年无复发。
Tel:识别白癜风的外用药北京专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