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师课堂盆腔炎穴位按摩方法

2016-11-2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10-29恒祺脊柱梳理连锁

点击上面蓝色文字加   位置:骶椎。又称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

  主治: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感,用推擦法可使局部发热并向小腹放散。

  八髎就是八个穴位: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对,所以叫做“八髎”。这是一个区域,也就是在阳关和会阳之间,邻近胞宫。这个区域的皮肉,应该是很松软,能捏起来的,如果不松软,说明经络肌肤之间有粘连,这种粘连,正是体内尤其是胞宫有毛病的外在表现,而妇科的一切疾病,都与胞宫紧密相连。在八髎区域进行提捏、推拿、按揉、拔罐或艾灸,正是从外而内调理胞宫。冲脉、任脉和督脉也都起于胞宫。督脉主一身阳气,任脉主一身之血,冲脉则为经脉之海,五脏六腑都要靠他们支配,所以,八髎乃支配盆腔内脏器官的神经血管会聚之处,是调节人一身的气血的总开关,务必畅达无阻。胞宫健康了,妇科问题没有了,困扰女性的很多杂病,比如失眠、便秘、爱生气、急躁、慵懒等,都会自然消失。

 如何按摩八髎穴呢?

  双手后背,用手掌在腰骶部皮肤快速上下或左右摩擦按揉等,一天1~2次,每次~次(也可分3段操作)。操作时,不仅感觉到局部发热,最好还仿佛有一股热流传导至前阴和小腹部,甚至通达到双脚。当然,由于用力的关系,一般自己操作的效果不如他人操作的效果好。可嘱被操作者屈肘前俯,坐在矮凳上,操作者立其侧,手掌伸直,用掌面着力,紧贴骶部两侧皮肤,自上向下连续不断地直线往返摩擦5~10分钟。常此擦法有温经散寒、调和气血、补益下焦、清热利湿的功效。

  温馨提示:

  按压推擦此组穴,有引发女性流产、早产的危险,妊娠者慎用。经期要慎用,若闭经或月经量稀少,可如此操作;若月经量较大则忌用。还有,引起腰酸背痛的原因很多,若怀疑有肿瘤、结核以及化脓性炎症等,请不要如此按压摩擦。

揉按脾俞穴、胃俞穴,肾俞穴      

四指附在腰部,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

  由腰部开始,往肩部有规律地捏脊。

  由腰部开始,往肩部有规律地捏脊。

中医儿科,有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捏脊”,通过提捏小儿脊柱两旁的肌肉,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成人也可以用捏脊来治疗背部疾病。其中,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腰肌劳损,功效更为显著。因为捏脊可以刺激背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来治疗腰肌劳损,着重刺激脾俞穴、胃俞穴、肾俞穴等背俞穴。

  在早晨起床后或晚上临睡前捏脊,疗效较好。先趴在床上露出背部,身体放平,尽量让肌肉放松。然后先用双手拇指及食指夹起腰椎两旁的皮肤、肌肉,再用食指及中指在前导引,拇指往前推,一松一紧,慢慢往肩颈部有规律地捏(如图)。每次从下往上捏6遍,每日两次,七天为一个疗程。

.团摩下腹,,

预备式

取坐位,腰微挺直,双脚平放与肩同宽,左手掌心与右手背重叠,轻轻放在小腹部。双目平视微闭,呼吸调匀,全身放松,静坐1~2分钟。

1.揉按中脘穴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慢性盆腔炎患者右手半握拳,拇指伸直,将拇指放在中脘穴上,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

  功效:疏肝和胃,健脾利湿。

2,揉按关元穴

 主治病症: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疝气,遗精,阳痿,早泄,白浊,尿闭,尿频,黄白带下,痛经,中风脱症,虚痨冷惫,羸瘦无力,眩晕,下消,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

取法:在脐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四指横放即为三寸)

右手半握拳,拇指伸直,将拇指放在关元穴上,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

 大赫穴    

3大赫穴,从肚脐下方四寸(六指横宽)寻找,此处左右半分(大拇指横宽一般)的地方,左右各一,就是大赫穴。大赫穴的主治疾病为:阳痿、早泄、膀胱疾病等。该穴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重要穴道。 阴部痛,子宫脱垂,遗精,带下,月经不调,痛经,不妊,泄泻,痢疾。按摩方法:双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按摩两侧的大赫穴。持续30秒按摩。大赫穴的按摩可以促进性器的血流,提高腹腔的收缩力,对膀胱炎,尿道炎,阳痿、早泄也有一定的效果

左手掌心叠放在右手背上,将右手掌心轻轻放在下腹部,适当用力做顺时针、逆时针环形摩揉0.5~1分钟,以腹部发热为佳。

  功效:益气壮阳,调经止痛。

4,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取穴方法

  人体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气海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主治:虚脱、形体赢瘦、脏气衰惫、乏力等气虚病证;水谷不化、绕脐疼痛、腹泻、痢疾、

  便秘等肠腑病证;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痛经、闭经、

崩漏、带下、阴挺、恶露不尽、胞衣不下等妇科病证。

会阴穴

  会阴穴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它位于人体肛门和生殖器的中间凹陷处。会阴穴,为人体长寿要穴。会阴,顾名思义就是阴经脉气交会之所。

经常点揉会阴穴,能疏通体内脉结,促进阴阳气的交接与循环,对调节生理和生殖功能有独特的作用。按摩会阴穴,还可治疗阳痿、早泄、痔疮、便血、便秘、妇科病、尿频、溺水窒息等症。

按摩会阴穴

练功方法:取仰卧式,将双腿屈膝盘起。将双手相对合搓热之后,用左手按摩会阴穴。按摩速度和力量以适应为度,一边按摩—边默数1~个数。即按摩的次数,一上一下为1次功。当会阴穴有了热胀感时,即停止按摩。随着气力、体力增强之后,可以增加按摩次数。练这节功法之时,要意念会阴穴。

自我保养法。一是点穴法:睡前半卧半坐,食指搭于中指背上,用中指指端点按会阴下,以感觉酸痛为度。二是意守法:姿势不限,全身放松,将意念集中于会阴穴,守住会阴约15分钟,久之,会阴处即有真气冲动之感,并感觉身体轻浮松空,舒适无比。三是提肾缩穴法:取站式,全身放松,吸气时小腹内收,肛门上提(如忍大便状),会阴随之上提内吸,呼气时腹部隆起,将会阴肛门放松,一呼一吸共做36次。

合按内关穴、外关穴

内关穴:位于手掌侧腕横纹正中直上2寸,两筋之间。

外关穴:位于手背侧腕横纹正中直上2寸,尺桡两骨之间,与内关穴相对。

将一手中指和拇指放在对侧的外关穴和内关穴上,两指对合用力按压0.5~1分钟。双手交替进行。

  功效:安神镇静,健脾和胃,理气。祛湿止带。

  搓大腿内侧

  将左(右)手掌心紧贴在同侧大腿内侧,适当用力搓擦0.5~1分钟,以皮肤发热为佳。

功效:健脾益胃,理气散寒。

再点按气海、关元、血海、三阴交各半分钟

三阴交穴

·

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功能主治

  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肠鸣,腹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闭经,子宫脱垂,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尽,遗精,阳痿,阴茎中痛,水肿,小便不利,遗尿,膝脚痹痛,脚气,失眠,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高血压病等

 将左(右)下肢平放在对侧膝上,用右(左)手拇指指腹放在三阴交穴上,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

  双下肢交替进行。

  功效:镇静安神,调经止痛。

按揉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左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主治

  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羸瘦。此穴主治甚广,为全身强壮要穴之一,能调节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防病保健作用。

  将一手食指与中指重叠,中指指腹放在同侧足三里穴上,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

  双下肢交替进行。

  功效:补脾健胃,调和气血。

搓足心

涌泉穴,此穴在足底前三分之一的凹陷处

中医还认为,搓足心有滋阴降火、镇静安神之功效,对头部、眼睛、咽喉、消化道的疾患,以及发热、呕吐、泄利等均有疗效。现代医学认为夕足心离心脏最远、位置最低,常受压,故常会出现供血不足和静脉回流障碍,特别是冬季,末稍循环更差夕常常出现足部发凉、浮肿现象。若常常搓足心,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及淋巴和静脉回流,有助于防治老年性的下肢麻木、发冷、浮肿和足部冻疮等。尤其是老年人,心肺功能降低,大脑皮质功

  将左(右)下肢平放在对侧膝上,以右(左)手掌心反复搓擦足心约0.5~1分钟,以足心发热为佳。

  双足交替进行。

  功效:镇静安神,通关开窍。

文章来于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将予以删除.

长按







































云南白癜风专科医院
北京治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rqzpk.com/jbyy/18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