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肝胆胰外科超声介入团队练就一针定
2022-7-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年12月,医院肝胆胰外科陈剑主任的倡导下,医院肝胆胰外科许静涌主治医师、超声医学科吴明晓副主任医师、李晨医师、刘媛医师共同组成了超声介入团队,依托于肝胆胰外科和超声医学科平台,在全院开展起超声介入工作,成绩斐然,利用超声实时监测的特点,通过穿刺、置管、消融等方法,精准微创的解决临床问题,为临床医生和患者带来福音。
超声介入技术与其他影像引导下的穿刺置管技术的优势在于:第一,不依托于大型机器,利用超声机器轻捷方便的特点,所有操作在患者床旁即可完成,避免了转运带来的风险和麻烦,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尤其重要;第二,超声引导下,实时完成操作,避免了盲穿及半盲穿带来的重要器官损伤的风险;第三,多点多角度操作,完全基于医生对于不同解剖切面的理解,灵活多变,适用于不同的临床条件;第四,无放射线辐射;第五,团队合作简单,甚至单人即可完成复杂操作,在处理急诊时,避免了由于人员配备不齐导致的治疗无法开展。
该团队在1年多来,共计行超声引导下胆管穿刺置管(PTCD)余例,有效的解决了胰腺癌、胆管癌、壶腹部肿瘤患者术前梗阻性黄疸的问题,同时与放射科合作,进行了多例高龄患者的PTCD联合胆管支架置入术,其中最大年龄岁,是目前国内外报道的最高龄。穿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穿刺并发症小于1%,穿刺最细胆管为1.7毫米,远低于CT引导及X线引导的最低限度。年,该技术应用到保健医疗部的医疗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行超声引导胆囊穿刺置管(PTGBD)70余例,该技术适用于保守无效的急性胆囊炎患者及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急性胆囊炎患者等,其中包括妊娠期急性胆囊炎、脑梗死合并急性胆囊炎、术后急性无菌性胆囊炎、心梗合并急性胆囊炎等,穿刺技术突破了抗凝抗聚药物的相对禁忌,为心血管内科、ICU、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多学科危重症患者解决了棘手的问题,与骨科、神经外科合作的病例获得年医院抢救成功奖、疑难病例奖。穿刺80岁以上老年患者22例,最大年龄为岁。在穿刺后接受手术的患者中,90%的患者可以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减少了患者的总体损伤,其中最大年龄88岁,恢复顺利。
该团队发挥外科优势,为肝胆胰外科、胃肠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等手术科室解决术后积液、感染并发症余例,使得原本需要接受二次手术的患者避免了再次手术,加快了康复。该团队也开展了心包穿刺、胸腔穿刺、肝脓肿穿刺、肾囊肿硬化、肝囊肿硬化等多种超声介入技术,在超声实时监测下,可以避免心脏、肺等重要器官损伤,得到了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肾内科、急诊科医生的认可。
超声介入团队曾多次受外院邀请处理急诊穿刺的问题,医院、医院、医院等。在面对院内院外急诊时,该团队成员不论是节假日还是平时,无论是晚上还是白天,只要有需要,往往随叫随到。
肝胆胰外科超声介入团队是一个依托于肝胆胰外科的年轻、积极向上的专业团队,在普通外科肖刚主任、肝胆胰外科陈剑主任、超声医学科郭发金主任的领导和普通外科及全院同仁的支持下,秉承“精准、微创、实时、患者获益”的工作宗旨,为全院各个科室提供优良专业保障作出了自己的努力。正所谓:“凡是超声能看到,就要努力穿的到”。
开展业务范围:
活检:
甲状腺结节、乳腺肿物、浅表淋巴结、肝占位等
穿刺置管:
急性胆囊炎(PTGBD)及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梗阻性黄疸(PTCD)及二期胆道支架置入术
心包穿刺置管
胸腔穿刺置管
腹盆腔穿刺置管
肝脓肿穿刺置管
肝囊肿及肾囊肿硬化治疗
肿瘤消融:
原发性肝癌及转移性肝癌的经皮、开腹、腹腔镜超声引导消融术
专家门诊时间:
周三上午,陈剑主任医师,肝胆胰外科专家门诊
周一下午,许静涌主治医师,肝胆胰外科专科门诊
素材提供:肝胆胰外科
编辑制作:宣传处贺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