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高医bull乳腺科科普警惕
2021-3-2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浆细胞性乳腺炎(PCM)的发病率约占乳房良性疾病的4%~5%,且多发生于中年女性,但也报道过年龄最小的患者仅2个月。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与乳腺癌和肉芽肿性乳腺炎混淆,临床误诊率为60%~90%。
浆细胞性乳腺炎有何症状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乳腺常见疾病,通常认为是乳腺非细菌性炎症,但常可伴继发感染,具有发病迅速,发展快等特点,患者经常以乳腺肿痛,肿块形成为首诊症状。目前,浆细胞性乳腺炎具体病因及形成机制尚不明确。
导管扩张症(MDE)、导管周围乳腺炎(PDM)被认为是PCM发病的早期阶段,其中单侧或双侧乳头溢液通常是MDE发病起始的主要特征,其乳头溢液性状一般不固定,不同阶段可能不同,初始溢液以无色透明、黄色以及血色浆液性多见,随病情进展,后期以导管扩张以及脓肿形成为主,因脓肿内含有大量坏死的细胞及组织碎片,多表现为粉渣样,若治疗延误,反复不愈者可形成瘘管。PDM期随着炎症的进展,局部患者晚期乳晕区或乳晕后方常可触及质地尚软的不规则肿块,非周期性疼痛可能是其主要鉴别特征,其有一定的自愈倾向,但往往短期内反复甚至加重病情。
PCM期随着病情的进一步进展与反复发作的炎症增生,最后大部分患者病灶以肿块为主要表现,其质地一般且与周围边界清晰,无明显粘连,肿块处伴有局部皮温异常,部分患者患侧乳晕可有浮动感,为乳腺脓肿的具体表现,乳腺组织大部分可受波及,此期外科干预可取得明显作用,治疗及时者常可逆转甚至终止病情进展,若病情控制不佳,后期脓肿可自发裂解破溃,导管内容物流出,最终致使瘘管或者窦道形成,此时病情较为严重且复杂,治疗常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容易被误诊的那些疾病
对于浆细胞性乳腺炎,目前直接的诊断方式还很缺乏,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彩超、钼靶、MRI检查)及病理学检查来确诊。又因其临床表现多样,常容易误诊!
1肉芽肿性乳腺炎
肉芽肿性乳腺炎(IGM)在临床上主要以持续性
疼痛、肿块、充血和炎症发生等为主要表现,具体发病原因未知。通常而言,IGM常以乳腺小叶为中心形成炎症,从而引起非干酪性坏死的增生性肉芽肿,通常无明显疼痛或仅有轻微刺痛,病变可以发生在乳腺的任何象限,但主要出现在乳晕后方,从那里向外延伸。
临床上患者主要以触及乳房肿块为主诉就诊,一般肿块常较大,活动度不佳,常好发于单侧,质硬不整、边界不清且与周围组织有粘连是其主要特征,部分IGM患者也可见乳头凹陷及腋窝淋巴结肿大等非特异性表现。如病情治疗延误,晚期可因乳肿破溃,继发窦道形成。IGM病理上可见大量非坏死性肉芽肿,常以乳腺终末导管小叶为中心,并多半伴有大量炎症细胞如中性粒细胞浸润。
2乳腺癌
乳腺癌发作常有明显的年龄范围,中年及以上女性为主要受累群体,80%的就诊群体以肿块为主要就诊原因。一般而言,乳腺癌起病缓慢,肿块呈现从小到大的发病趋势,其大多位于乳房外上
象限,质地常较硬较韧,与周围组织相互交错,分界不清,活动度常较差。-般不会有PCM类似的肿块增大到缩小反复渐变的演变过程。癌症晚期常会有与皮肤黏连的表现,出现橘皮样变,乳头内陷等,但与之对比,PCM可能在早期就有此种表现。
另外,乳腺癌作为-种恶性肿瘤,侵袭性是其主要表现,以淋巴结途径转移多见,因此临床常可见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变硬,而PCM虽然也常有淋巴结肿大的表现,但其一般为炎症所致,会随着病情的转归而显示为淋巴结肿大变小或消失。此外,乳腺癌患者乳头溢液多以血性多见,而PCM虽有溢液,但一般不会血性表现。但某些类型乳腺癌如炎性乳癌,局部皮肤可呈炎症样表现,发展迅速,开始可能较为局限,不久便扩展到乳房大部分皮肤,可有皮肤发红、水肿、皮温增厚等表现,与PCM急性期难以鉴别。
浆细胞性乳腺炎该如何治疗
浆细胞乳腺炎的治疗应结合病程的进展,加以个体化治疗。其治疗理念主要是控制病情进展,减少复发,彻底治愈疾病。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中药外敷、抗生素、激素、抗结核实验治疗等)与手术治疗(乳腺肿物切除、象限切除、超区段切除、全乳切除等)。
化验白细胞升高者予抗生素,可减轻炎症;激素治疗起效快,不良反应多,如向心性肥胖、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等,且激素应用不利于伤口愈合;抗结核试验治疗对部分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效果好,但肝损害及分枝杆菌培养难度亦不可忽视。手术切除可较好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超区段切除尤其治疗效果好,不易复发,术前结合抗生素及中药外敷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对于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根据不同病灶阶段,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肿块型是最佳手术时机,对于脓肿型有学者认为可先行切开引流、抗感染、换药治疗后二期手术。但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磁共振成像(MRI)结果分析,浆细胞性乳腺炎脓肿型多呈多灶性,早期存在潜在窦道形成可能,单纯切开引流,可能无法缓解症状,反而增加合并细菌感染概率,故广谱抗生素结合超区段切除术,彻底切除受累皮肤,皮下组织,病变腺体及周围2cm组织,使用周边正常腺体填充残腔,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腺体组织闭合残腔,减少局部炎性反应。对于病变范围过大者,如影响乳腺外形,可二期与整形科医师联合行自体组织或假体植入。
文章部分素材来源互联网,仅作为健康知识分享用,未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
专家简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