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动态医院外科完成首例腹
2021-11-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导读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右下腹阑尾区(麦氏点)压痛,则是该病重要体征。急性阑尾炎一般分四种类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
近日,医院外科成功为患者刘某实施了“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术后两天患者即顺利出院。医院外科第一台“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据医院外科宋文玉副主任医师介绍,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发病时需要与所有急腹症相鉴别,一旦诊断明确,手术是唯一能彻底治愈的方法,非手术治疗很容易复发。医院都在开展腹腔镜下阑尾切除,该术式尤其适合肥胖、阑尾位置异常及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经过腹腔冲洗可以大大减少术后抗生素用量及住院时间。
腹腔镜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疤痕小,住院时间短,手术并发症少等优势。目前外科可开展阑尾根部坏疽穿孔、腹膜后阑尾、左侧阑尾以及腹膜外阑尾等手术。同时,能熟练的完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胃间质瘤切除、胆囊切除、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腹腔镜下腹壁腹股沟疝修补、急腹症腹腔镜下探查等微创手术等,此次医院外科在完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标志着我院外科腔镜手术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
一、腹痛
典型的急性阑尾炎初期有中上腹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早期阶段为一种内脏神经反射性疼痛,故中上腹和脐周疼痛范围较弥散,常不能确切定位。当炎症波及浆膜层和壁腹膜时,疼痛即固定于右下腹,原中上腹或脐周痛即减轻或消失。但无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并不能除外急性阑尾炎。
单纯性阑尾炎常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胀痛和钝痛,持续性剧痛往往提示为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持续剧痛波及中下腹或两侧下腹,常为阑尾坏疽穿孔的征象。有时阑尾坏疽穿孔,腹痛反而有所缓解,但这种疼痛缓解的现象是暂时的,且其他伴随的症状和体征并未改善,甚至有所加剧。
二、胃肠道症状
单纯性阑尾炎的胃肠道症状并不突出。在早期可能由于反射性胃痉挛而有恶心、呕吐。盆腔位阑尾炎或阑尾坏疽穿孔可有排便次数增多。
三、发热
一般只有低热,无寒战,化脓性阑尾炎一般亦不超过38℃。高热多见于阑尾坏疽、穿孔或已并发腹膜炎。伴有寒战和黄疸,则提示可能并发化脓性门静脉炎。
四、压痛和反跳痛
腹部压痛是壁腹膜受炎症刺激的表现。阑尾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点,即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随阑尾解剖位置的变异,压痛点可相应改变,但关键是右下腹有一固定的压痛点。反跳痛也称Blumberg征。在肥胖或盲肠后位阑尾炎的病人,压痛可能较轻,但有明显的反跳痛。
五、腹肌紧张
阑尾化脓即有此体征,坏疽穿孔并发腹膜炎时腹肌紧张尤为显著。但老年或肥胖病人腹肌较弱,须同时检查对侧腹肌进行对比,才能判断有无腹肌紧张。
六、皮肤感觉过敏
在早期,尤其在阑尾腔有梗阻时,可出现右下腹皮肤感觉过敏现象,范围相当于第10~12胸髓节段神经支配区,位于右髂嵴最高点、右耻骨嵴及脐构成的三角区,也称Sherren三角,它并不因阑尾位置不同而改变,如阑尾坏疽穿孔则在此三角区的皮肤感觉过敏现象即消失。
专家介绍
宋文玉
外科副主任医师,年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医疗系(全日制本科),一直从事临床工作。在医院任科主任十年余。曾在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天津医院进修学习。多次参加中国医院(医院)、南昌医院,大连医科大学短期培训学习班。可开展下列腹腔镜微创手术:胆囊切除术、保胆取石术、阑尾切除术、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疝修补术、小儿疝气高位结扎术。传统开放手术可行一、二、三级及部分四级手术,另外可行肛肠科传统开放手术,以及PPH手术、TST手术及COOK手术等新型手术方式。
编辑Editor|信息科
校对Proofreader|院办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