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突起农民文化军

2016-4-2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东莞突起“农民文化军”

十万农民加入文艺队 一千多件作品获大奖  核心提示  近些年在东莞活跃着一支由十万农民自发组成的“文化军”,他们在经济上有了发言权以后,不谋而合地转向民乐、粤剧、舞狮等传统艺术,寻求精神生活的慰藉,谋求在文化上的一席之地。他们创作了大量文艺作品,丰富了当地的文化生活。其中,长安业余粤剧团成为第一个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献演的业余剧团,全市还有1000多件作品获各类大奖。    大潮走笔  从“文化自发”到“文化自觉”    从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主要考核项目得分连续九年稳居东莞第一的长安,到“大种树木,大弄清洁,大改旧村”,全面推动城镇化的石排,再到农业占全镇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依然较大的麻涌,三个镇为我们视察“东莞农民文化军”提供了一系列具有标本意义的“切片”。  无论是底气十足、不愁生计的“老板剧团”,还是起早贪黑、靠天吃饭的香蕉农民乐团,舞狮、唱戏对他们而言,首先是一种自娱自乐。而这类轻松的自娱自乐首先得益于经济上的逐渐自足。有关资料显示,20年前的东莞人,收入不过百元,温饱经常“搞唔掂”,现在全市农民人均收入从474元提高到1万多元。农民们说:“之前忙着挣钱的时候,谁有心思玩这个啊。”此乃大实话。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伟宗指出,“满脚牛粪”的农民在经济上解决温饱以后,转而寻求精神生活的温饱,是必定趋势,而且这类寻求,出现出愈来愈明显的主动趋势。来自草根阶层的民俗文化回归,是以广泛的群众性、参与性为基础的,与精英阶层所提倡的“振臂疾呼”方式有着根本的不同。因此,东莞的民间文艺团体集中在粤剧、民乐、舞狮、龙舟等本土历史悠久的艺术门类上。  还有很多专家愿意把农民集体自娱自乐背后的深层动因,解读为群体意识或谓阶层意识的构成和强化。在经济上有了发言权以后,农民开始谋求在文化上的一席之地,这集中在他们自发地开始记叙历史这一点上。例如长安业余粤剧团创作的反应本镇“镇史”的大型现代粤剧《思源》。无独有偶,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夏挽群在谈到前一段河南许昌农民将村史拍成抗日电视剧时也说过:“过去修史是文人和专家的事情,现在农民开始自己白癜风可以治好吗写历史,表现了文化的自发状态变成了自觉状态。”  农民们开始自觉用自己熟习的方式反应周边世界的“小历史”,他们所表现的历史碎片与典籍文化、精英文化的“大历史”一起,共同构成历史的全部涵义,还原出一个真正本质的乡土中国。即便这类“文化自觉”还处在非常朦胧的初级阶段,也将在文化转型期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获得“决定新环境、新时期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费孝通语),为“积极参与多元化世界文化之构建”带来新的希望。  不可否认的是,这类“文化自觉”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近年来,东莞掀起了一股文化建设的热潮,各种文化设施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遍及各地。就在长安镇,当地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每届新镇长上任之日,也即是兼任该镇戏剧曲艺协会名誉会长之时。去年,镇里又在黄金地段划出500平方米地皮,斥资300多万元,建造1座古色古香、范围宏大的粤剧曲艺大楼,计划将之发展成吸引省港澳发烧友和戏班的不闭幕的舞台。  另一方面,一些农民在富裕以后一度失去了当初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劲头,成了有劳动能力却不务农、不读书、不经商、不做工的“4不农民”,沉沦于赌博、“包二奶”、大吃大喝、迷信的泥沼中。东莞文化局有关人士表示,农民们在政府指点下,“富而思进”,组织起来自编、自导、自演各种文艺节目,为改变陋习寻觅到一种特别好的方式,“比政府发文件还中用”。有人士指出,在东莞流动人口大量涌入,各阶层文化、价值观复杂多样、冲突明显的今天,来自民间的“文艺复兴”,对宏扬传统美德、建设和谐社会、引导聚合人心,都有深远意义。    文化视野  草根阶层的“文艺复兴”    个案1:老年民乐队 地点:麻涌镇?华阳村  每晚他们聚集在华阳小学旁边的排练室里,1三五演折子戏,2四六排自选粤曲。  “天帝罪我难偕未了缘……”52岁北京权威白癜风医院的张雪榕刚唱完《槐荫别》的第一句,声音就开始打颤,对着摄影手中的镜头,她低下头,不自然地搓着手。冒着小雨聚集在凉棚四周的乡亲们,发出低低的窃笑声。  这是8月初的一个下午。除临水而建的凉棚,村里随处可见放置在大榕树下的渔船,和一摞摞连茎砍下来的香蕉。  华阳村有近6000人,几近家家种香蕉。48岁的曲艺社成员陈亦流告知,村民们除看电视和聊天,没有别的文娱方式。由于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曲艺社的30位成员们年龄大都在56十岁,年龄最大的81岁。每晚他们聚集在华阳小学旁边的排练室里,1三五演折子戏,2四六排自选粤曲。  团长萧细润已经年过古稀,他说村里一直都有唱粤曲、奏民乐的风俗,上世纪80年代一度由于村民忙于挣钱和受香港电视影响,中断过一阵子,在90年代才开始恢复。如今村里约有300人会唱两句粤曲或演奏乐器。1999年前后,镇上拨款在辖区内14个村组织了18个曲艺社,华阳村一次性拨款1.5万元添置乐器。  萧团长说,曲艺社的成员们大多是小学学历,连简谱看起来都觉得费力,曲艺社的练习方式基本上就是听磁带模仿,偶尔请师傅来指点一下。他拿出一大叠练习所用的曲谱给看,全部是手抄复印件。除《雨打芭蕉》、《再折长亭柳》等传统曲目外,也有现代粤剧《山乡风云》选段。萧团长自己还用传统曲牌创作了《人民生活达小康》、《养老保险众人欢》等“时期曲”。演奏萨克斯的何伟良认为,吹拉弹唱对身体好,心情也好,还可以教育子女,比打麻将好。  个案2:中坑明德醒狮团 地点:石排镇?中坑村  “石排的醒狮艺术好久

转载请注明:
http://www.rqzpk.com/jbby/6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