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小肚脐如何护理你做对了吗
2016-9-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温馨提示查找
第一阶段
脐带被切断后便构成了创面,这是细菌侵入新生儿体内的一个重要门户,轻者可造成脐炎,重者常常致使败血症和死亡,所以脐带的消毒护理十分重要,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特别是尿布不要盖到脐部,以避免排尿后湿到脐部创面。
要常常检查包扎的纱布外面有没有渗血,如果出现渗血,则需要重新结扎止血,若无渗血,只要每天用75%的酒精棉签轻拭脐带根部,便可等待其自然脱落。
第二阶段
脐带脱落后脐窝内常常会有少许渗出液,此时可用75%酒精棉签卷清脐窝,然后盖上消毒纱布。之前曾有人主张局部涂1%的甲紫(紫药水),因甲紫有杀菌、收敛作用,但由于甲紫的穿透力弱,有时表皮已有痂皮构成而底下却窝芷着脓肿,故现在多数主张采取蘸了75%酒精的棉签消毒。
但切忌往脐部撒消炎药粉,以防引发感染。如果脐窝有脓性分泌,其周围皮肤有红、肿、热、且小儿出现厌食、呕吐、发热或体温不升(肛表温度低于35摄氏度),提示有脐炎,医院诊治。
父母在护理新生儿脐部时需要特别注意脐疝,它是儿童常见疾病。
有些小宝宝,尤其是未足月的早产儿,脐带脱落后在肚脐处会有一个向外突出的园形肿块,这就是脐疝。它小如黄豆大小,大的可像核桃,当小儿平卧,安静时,肿块消失,而在直立,哭闹、咳嗽、排便时肿块又突出。用手指压迫突出部,肿块很容易回复到腹腔内,有时还可以听到咕噜噜的声音,如果把手指伸入脐孔,可以很清楚地摸到脐疝的边沿。
1、产生脐疝的缘由:
婴儿脐带脱落后,脐孔两边的腹直肌还没有合拢,一旦腹腔内压力增高,腹膜便向外突出而造成疝。脐疝的内容物是肠管的一部分。
2、帮助脐疝自然愈合的措施:
随着年龄的增长,疝环口也会逐步缩小,一般在2岁以内部可自然闭合,因此只要没有腹痛,呕吐(肠子被环口夹住)或局部感染,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如果脐疝较大,为了加快其愈合,可取一条宽约厘米的松紧带,在其中心处用布固定半只乒乓球,球的凸面对准脐孔,使肠子不再突出,松紧带两头用可调理长短的扣子固定,压力应保持在既能保证肠子不再突出,而又不影响呼吸和吃奶为准,使用后每小时检查一次,以避免皮肤擦伤。
值得注意的是,曾有人主张用钱币压迫或绷带扎紧,实际上效果其实不理想,由于婴儿的腹部呈圆形,绷带过紧会造成局部皮肤坏死,所以还是应当用乒乓球压迫,这样既安全效果又好。
(文章来源于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白癜风患者的饮食要求初期白癜风能治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