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科室简介二
2016-1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长岛的李先生患有肝癌,且病情已是中晚期,他在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磁共振介入诊疗研究室接受了磁共振引导下的冷冻消融手术,3天后下床回家,目前已经生存6年。
55岁的李先生,查体发现“双肾多发肿瘤”,双肾共有大小不一的病灶10个,医院泌尿外科拟行腹腔镜下肿瘤局部切除,但术中切除一个病灶快速病理示为透明细胞癌。故终止手术,转诊于磁共振介入诊疗研究室。李成利主任给予磁共振导引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治疗过程中用多根细长的氩氦刀探针在磁共振导引经皮分别穿刺至各个病灶,开启冷冻时,探针头部温度瞬间降至-度,将肿瘤完全冻死。术后5年定期复查,至今未见复发。
MR介入
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磁共振介入诊疗研究室,开展的磁共振引导下的脑胶质瘤的碘粒子植入治疗技术、脑脓肿穿刺抽吸引流术、肝肺恶性肿瘤的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椎间盘突出症臭氧消融减压治疗术以及肺小结节的穿刺活检等技术走在了国内甚至世界前列。
▲MR介入诊疗研究室李成利主任在手术中
磁共振介入诊疗研究室科室概况
简介:
年在国内率先开展磁共振导引下的介入手术操作,成功地将磁共振介入技术应用于临床。拥有国内首台应用于介入治疗的高场开放式磁共振扫描仪(1.0T,Philips),及其配套氩氦低温冷冻消融系统(氩氦刀)、微波消融系统、射频消融系统、臭氧发生器、磁兼容心电监护仪及各种类型型号磁共振兼容穿刺器械套针等。已累计完成磁共振导引下的微创介入手术余人次,包括微小、疑难诊断的穿刺活检病理诊断,消融治疗,肿瘤放射粒子近距植入术、腹部晚期肿瘤癌痛腹腔神经丛毁损术、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髓核旋切术、臭氧消融术,脑脓肿穿刺引流冲洗治疗等。涉及颅脑、头颈部、胸部、肝脏、胰腺、肾脏、前列腺及骨骼肌肉等诸多器官或部位,成功及准确率高,疗效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并拥有多项国际领先的专有临床操作技术。
教学与科研:
研究室现有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3人,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2人。承担省级课题10余项,获省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3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多项;在省级以上学术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ISTP2篇,SCI10余篇,中华系列杂志20余篇;主编专著2部、副主编及参编专著12部。
专家团队:
李成利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山东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泰山医学院硕士生导师、教授。亚洲冷冻治疗学会常务委员,中国肿瘤微创治疗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磁共振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肿瘤微创治疗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微创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肿瘤介入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影像学学会影像微创诊疗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编审,《医学影像学杂志》第五、六届编委会编委。作为目前国内磁共振微创介入诊疗技术学术带头人,承担省级课题12项,获多项省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在全国学术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50余篇,其中ISTP2篇,SCI9篇,中华系列杂志发表相关文章20余篇。主编专著2部,成功地编写了国内首部《磁共振导引微创诊疗学》,填补国内空白。副主编专著11部。连续参加北美放射学年会(RSNA),做大会发言。
柳明主治医师,医学博士,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与个性化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颅脑微创治疗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产学研创新战略联盟磁共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医师学会肿瘤介入医师分会委员兼秘书,山东省医师协会肿瘤微创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肿瘤精准医疗医师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影像微创诊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以第一作者于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4篇,SCI3篇,主编专著一部,副主编专著一部,参与省级课题近十项。
许玉军主治医师,医学硕士,中共党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与个性化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颅脑微创治疗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产学研创新战略联盟磁共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山东省医师学会肿瘤介入医师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肿瘤精准医疗医师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影像微创诊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专著3部。参与省级课题十余项。
何祥萌主治医师,医学博士。中国抗癌协会颅脑微创治疗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山东省医师协会肿瘤微创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影像微创诊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中国产学研创新战略联盟磁共振专业委员会委员。以第一作者于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篇,参编专著三部,参与省级课题八项。
开展的主要工作:
1、磁共振影像引导经皮穿刺活检术(诊断不明确的肺、肝、脑、肾、骨、乳腺、纵膈及腹膜后病变等)。
2、磁共振影像引导囊肿、血肿和脓肿穿刺抽吸引流术(肝囊肿、肾囊肿、脑脓肿及肝脓肿等)。
3、磁共振影像引导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恶性肿瘤(无法外科手术治疗的肺癌、肝癌、肾癌及转移瘤等)。
4、磁共振影像引导碘放射性粒子及与氟尿嘧啶缓释剂化学药物植入术治疗原发及转移恶性肿瘤(无法外科手术治疗的肺癌、肝癌、脑胶质瘤、脑转移瘤等)。
5.磁共振影像引导神经性疼痛微创治疗(神经根阻滞、腹腔神经丛阻滞与毁损术等)。
6.磁共振影像引导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臭氧治疗等)。
7.磁共振影像引导神经外科术前定位与评估(脑肿瘤、脊髓肿瘤等)。
▲PHILIPSPanoramaHFO
病例展示
磁共振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癌放射性碘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为近十年来新开展的一种技术,其为内放射治疗,具有靶区高剂量、周围低剂量的特点,粒子植入后持续产生的射线对肿瘤细胞杀伤时对氧的依赖性减小,进而部分克服了肿瘤乏氧细胞的放疗抗拒性,能够达到局部根治效果,是无法外科手术切除肺癌的最佳局部控制方法之一。其可以与化疗、靶向治疗、生物治疗等方法联合应用,也可以单独应用于手术、放、化疗等治疗后复发的患者。
▲男性患者,左肺腺癌IIIb,化疗后进展;术前计划:PD=Gy
▲磁共振引导下放射性碘粒子植入;术后24h内验证:D90=.24Gy%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的优势:1.靶区放射剂量高,累计剂量是外放射治疗的数倍,可以达到局部根治;
2.对周围组织损伤小,副作用小,患者植入术后多无身体不适,生活质量好;
3.创伤小,重复性好,应用范围广,可以应用于身体情况差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肺癌伴其他部位转移的患者及外科手术后复发的患者;
4.兼容性好,可以与化疗、靶向治疗、生物治疗及免疫治疗等多种方法联合应用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磁共振引导氩氦刀治疗肝癌
磁共振具有温度敏感性、多面成像能力、优秀的图象质量、与CT相比无电离辐射等优点,因此在介入治疗中的作用得到广泛认可。在磁共振导航的氩氦刀治疗中,通过实时的更新冷冻探针和患者体内病灶区的信息,保证了对微创手术过程的精确引导。除了手术导航之外,磁共振引导治疗方法的一个独特优点就是由动态磁共振成像带来的动态监控治疗过程的能力,这有助于精确的控制冷冻治疗消融的范围,从而保证治疗覆盖区域的准确性以及病人的安全。
▲术前强化MR显示病灶位于肝右叶;术中定位扫描清晰显示病灶;冷冻探针准确穿刺至病灶内
▲术中实时监测冰球大小;术中冠状位显示冰球;术后1个月复查强化MR
磁共振导引氩氦刀治疗肝脏肿瘤的优势:
1.磁共振无需增强扫描即可清晰显示病灶;多平面扫描,对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判断更明确;
2.磁共振具有其他影像导引设备不具备的监测温度变化的能力,是所有物理消融最佳的监测手段;
3.与CT等常用影像导引设备相比,对患者没有放射性损伤;
4.氩氦刀属于冷冻消融,术中患者没有射频、微波等热消融造成的剧烈疼痛;
5.创伤小、痛苦少、重复性好,尤其适合于身体条件差无法难受外科手术治疗及外科手术后复发、转移的患者;
6.可以与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及索拉菲尼等方法联合,提高治疗效果。
磁共振导引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胰腺癌是一种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90%的患者在诊断后1年内死亡,5年生存率仅为1%~3%。大多胰腺癌患者有症状时已处于晚期,手术切除率低,放疗是现在治疗手术不能切除的前期胰腺癌患者的主要手段。目前作为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因疗效确切已广泛应用于胰腺癌的治疗。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又称体内伽马刀,是肿瘤近距离放射治疗的一种。放射性碘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肿瘤是将碘放射性核素直接种植到肿瘤内或肿瘤周围,通过放射性核素持续释放射线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目前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已广泛应用于几乎所有孤立可数的恶性实体肿瘤,其临床疗效令人满意,明显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其多在CT、MR及超声等影像设备引导下进行,使放射性粒子适形肿瘤分布,达到近距离放疗的目的。
▲患者,男性39岁,腹痛及后背部疼痛1月余,CT检查发现胰腺癌。
放射性粒子治疗胰腺癌有如下优势:
1.局部治疗剂量高;
2.肿瘤局部控制率高;
3.正常组织损伤小、副作用少、治疗持续时间长;
4.治疗创伤小,痛苦小,重复性好。
磁共振引导椎体病变穿刺活检
随着影像与核医学技术的发展,椎体病变的检出率显著提高,但椎体病变定性困难,外科手术复杂且风险较高。因此,诊断困难的病变治疗前采用影像引导经皮穿刺活检获得明确的病理学诊断十分必要。磁共振具有良好的骨骼及软组织对比度,为诊断脊柱病变的最佳影像技术,而且能够清晰显示脊髓、神经根及椎体前方血管与病变的关系。因此,当发现椎体病变时,及时行穿刺活检明确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男性,63岁,因腰部疼痛3月余行MR检查发现腰椎多个椎体异常信号,在MR引导下行穿刺活检,经椎弓根入路,准确穿刺至病灶内,取材成功,术后病理示转移性腺癌。
磁共振引导下经椎弓根入路穿刺活检的准确率可达到94.1%,高于以往报道的X线透视导引下88.1%和90.2%。磁共振引导下椎体穿刺活检的优势为:
1.磁共振具有多序列扫描、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对椎体病变,尤其是X线和CT难以发现的小病灶显示清楚;
2.磁共振具有良好的骨骼和软组织对比,无金属伪影,方便术前设计进针入路,可清晰地显示病灶、穿刺针及与脊髓、神经和周围血管的关系,提高了穿刺准确率,降低了手术风险;
3.采用同轴技术,一次穿刺可多次取组织,减少了多次穿刺带来的风险。
(文/MR介入诊疗研究室图/张琛编辑/办公室)
每日一题心里总有过不去的门槛(打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