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20多天,最后竟然是肝脓肿
2021-3-3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作者:文哥
来源:掌上医讯
男,45岁,因“反复发热22天”入院,7月30日出现发热,乏力,无咳嗽,无腹泻,无皮疹,8月2医院就诊,T39℃,血常规:WBC11.63E+9/L、NEU%92%、PLT35E+9/L,糖化血红蛋白16.8%,胸片未见异常,腹部彩超:肝大,余未见异常,对症治疗后无好转。8月5医院就诊,T37.8℃、P次/分、BP/89mmHg,血常规:11.5E+9/L、NEU%72%、PLT76E+9/L、血糖21.2mmol/L、ALB27g/L、ALT80U/L、CRPmg/L、β-羟基丁酸2.29mmol/L、PCT7.35mg/L、登革热抗原、肺炎支原体抗体、肺炎衣原体抗体、呼吸道病原体、EBV-DNA、T-Spot、流行性出血热抗体、腺病毒检测、布鲁菌抗体、曲霉菌抗原、血培养阴性。(1-3)-β-D葡聚糖41.29pg/ml,腰穿脑脊液常规、生化、压力均未见异常。颅脑MR平扫+增强未见异常。8月8日胸片提示双肺炎症,先后予青霉素、多西环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拜复乐、万古霉素抗感染,护肝、补蛋白、升血小板、胰岛素控制血糖等对症治疗,症状稍好转,仍反复低热,体温约37℃-37.7℃。8月20日为进一步治疗至我院急诊,T37℃、P次/分,查血糖18.8mmol/L,血常规:WBC12.97E+9/L、NEU%80%、PLTE+9/L,PCT0.51ng/L,DDI1.2mg/L,凝血四项、感染四项未见异常,胸片:双肺多发密度影,性质待定,右下肺少许纤维灶,双侧胸膜稍增厚。予降糖补液等对症处理,急诊以“发热查因”收入病房。入院情况:症状:发热,T37.3℃,乏力,无咳嗽,无胸闷胸痛,无恶心,无腹痛腹泻,无皮疹,无头痛身痛,纳眠可,二便调,近20天体重减轻10kg。查体:双肺呼吸音减弱,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无胸膜摩擦音;腹膨隆,肝肋下2cm,肝区叩击痛(+)。
既往史:糖尿病3年,未规律服药,血糖控制情况不详。入院诊断:1.发热查因(感染性发热?)2.2型糖尿病3.低蛋白血症检查思路:全腹CT排查深部感染病灶、肿瘤、结核可能,免疫相关检查排查免疫系统疾病可能,结核相关检查,三大常规,相关抗原七项,血清蛋白电泳、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尿本周氏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肥达+外斐、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细菌培养+药敏等明确病原体,腹部彩超,鉴于患者出现过血小板减少情况,尽快完善骨穿检查排查血液系统疾病。入院时暂予莫西沙星抗感染,及补液等支持治疗。8月21日,入院第二天,患者出现咳嗽,痰白质粘,仍发热,T37.6℃,糖化血红蛋白12.4%,WBC14.19E+9/L、NEU%81.6%、NEU11.58E+9/L、PLTE+9/L;生化全套:
ALPU/L、GGTU/L、ALB28g/L。入院时抗生素用莫西沙星,感染控制不佳,改为泰能(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胰岛素方案:早餐前10u+午餐前10u+晚餐前8u+睡前14u,后因血糖控制不佳改为胰岛素泵;继续加强营养支持治疗,静滴氨基酸(18AA)、人血白蛋白。8月22日,接到检验科危急值报告:(血液)细菌培养+药敏:肺炎克雷伯杆菌,考虑泰能能覆盖肺炎克雷伯杆菌,继续泰能抗感染,8月22日T36.6℃。8月23日肝胆脾胰彩超未见异常。暂时排除肝脓肿,但感染灶仍不明,待完善全腹CT进一步排查腹腔深部感染可能。
8月23日血常规:WBC14.72E+9/L、NEU%79%、NEU11.63E+9/L、PLTE+9/L。
8月26日行胸部+全腹+盆腔CT平扫+增强检查,接到影像科危急值报告:电话口头汇报肝左叶巨大脓肿可能,内有气液平。立即联系B超室,紧急行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引流出脓液约ml。
此时结合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诊断明确。患者的糖尿病病史且血糖控制不佳,也是肝脓肿的易患因素,且高血糖状态不利于病情恢复,因此强调控制血糖的重要性,继续静脉胰岛素泵控制血糖,待血糖控制至正常水平再换皮下注射胰岛素3+1方案。腹腔感染多合并厌氧菌感染,加用甲硝唑抗感染。这个病例提醒我们,当临床表现高度提示某个疾病时,需要积极完善相关检查,但也不能全信检查,必要时需重复检查确认,外院做彩超只是发现肝大,未发现肝脓肿,入院后做的彩超也未发现肝脓肿,但是肝区叩击痛无法用单纯的肝大解释。此时的全腹CT检查可以说是临门一脚。
此外,经验性治疗也很重要,外院先后使用多种广谱抗生素后仍发热。入院时发热原因考虑感染性,使用覆盖G+球菌、衣原体支原体、厌氧菌的抗生素莫西沙星。入院第二天患者仍发热,且出现咳嗽,说明感染未控制,抗生素强度不够,虽血培养暂时还未出结果,但仍经验性的换用对G+球菌、G-杆菌、多数厌氧菌有强大抗菌活性的泰能。由于根本问题即肝脓肿未解决,故仍反复发热,引流出肝脓肿内的脓液后,症状缓解且各方面指标明显好转。相关知识点:
肝脓肿大多是细菌性、阿米巴性、混合性脓肿,患者无阿米巴肠病病史,细菌性肝脓肿多继发于胆道感染或其他脏器感染所致的菌血症,常见于阑尾炎、憩室炎、炎症性肠病,还有原因不明的隐源性肝脓肿,近年来糖尿病成为肝脓肿的医患因素。
细菌性肝脓肿的病原体多来自于肠道菌群,大肠埃希菌、肠杆菌、链球菌、肠球菌等,近10年东南亚地区肺炎克雷伯杆菌已经取代大肠埃希菌等占据主要地位。且肺炎克雷伯杆菌伴肝脓肿者多见于糖尿病患者。
肝脓肿的症状一般无特异性,体征主要是肝大、肝区叩击痛,少数见黄疸。治疗方面,对于直径<3cm的脓肿,脓肿未液化、中毒症状轻者,予覆盖G+、G-的大剂量广谱抗生素联合抗厌氧菌药物,保证早期、足量、全程用药原则;直径3-5cm的脓肿,彩超引导穿刺抽脓;直径>5cm,置管引流。必要时腹腔镜下手术治疗。
本文系作者投稿,掌上医讯期待您的来稿,投稿邮箱:tougao
doctorpda.cn一经采纳,稿费元起!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