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长笔记外科总论疼痛治疗围手术期
2016-1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疼痛治疗1概论定义:机体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或可以用组织损伤描述的一种人体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体验。分类:按疼痛程度分类:轻微疼痛、中度疼痛、剧烈疼痛按起病缓急分类:①急性疼痛:手术、创伤、急性炎症、急性梗阻②慢性疼痛按疼痛部位分类:①浅表痛:体表或粘膜,多为锐痛,定位明确②深部痛:内脏、关节等,多为钝痛,定位不明确疼痛程度的评估①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让病人根据自己所感受的疼痛的程度,在直线上标出相应位置然后量出长度,即为评分值。②语言描述评分法(VRS):病人描述自身感受的疼痛状态,将疼痛分四级。1级:无痛2级:轻微疼痛3级:中度疼痛4级:剧烈度痛2疼痛对生理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急性疼痛导致兴奋、焦虑、烦躁。长期慢性疼痛导致精神抑郁、表情淡漠。循环系统: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和血管紧张素Ⅱ增多,血压增高,心率增快。呼吸系统:胸腹部手术→急性疼痛→呼吸浅快→肺活量、潮气量下降→低氧血症疼痛→不敢深呼吸和咳嗽→分泌物不能排出→术后肺不张、肺炎内分泌系统:血糖升高和负氮平衡。消化系统:消化功能障碍,恶心呕吐。泌尿系统:尿量减少,排尿困难,泌尿系感染。凝血机制:急性疼痛改变血液黏稠度,血小板黏附力增强,纤溶功能下降,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促使血栓形成3慢性疼痛的治疗4癌症疼痛治疗遵循WHO推荐的“三阶梯”治疗原则①基本原则:根据疼痛程度选择镇痛药物;口服给药;按时给药;个体化用药。②第一阶梯:轻度癌痛,第一线镇痛药,如阿司匹林等,必要时加用镇痛辅助药。③第二阶梯:中度癌痛及第一阶梯治疗不理想时,可选用弱阿片类药,如可卡因,也可并第一阶梯的镇痛药或辅助药。 ④第三阶梯:对第二阶梯治疗效果不好的重度癌痛,选用强阿片类药,如吗啡,也可辅助第一、第二阶梯的用药。⑤辅助用药: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以减少主药的用量和副作用。椎管内注药①硬膜外腔注入吗啡②蛛网膜下腔注入神经破坏药③苯酚:重比重溶液,注药时病人痛侧向下卧位④无水乙醇:轻比重溶液放疗、化疗和激素疗法①放疗:精原细胞癌、鼻咽癌、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癌②化疗:乳癌、睾丸癌、卵巢癌、肝癌③激素疗法:乳癌、前列腺癌5术后镇痛镇痛药物①阿片类:吗啡、哌替啶和芬太尼。②非阿片类:曲马多等。③局麻药:布比卡因常用于硬膜外镇痛,浓度<0.2%对运动神经阻滞很弱。④解热镇痛药:对锐痛和内脏痛效果差,较少应用。镇痛方法硬膜外镇痛 常使用吗啡,作用于脊髓后角阿片受体;通过留置的硬膜外导管单次或持续给药。不良反应:延迟性呼吸抑制病人自控镇痛(PCA)在病人感到疼痛时,可自行按压PCA的给药键,按设定的计量注入镇痛药,从而达到止痛效果。分类:①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麻醉性镇痛药为主,如吗啡、芬太尼、曲马多②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局麻药(布比卡因)+麻醉性镇痛药优点:镇痛及时;血药浓度相对恒定、安全;个体化用药;方便、舒适、无忧。围手术期管理1术前准备1.手术种类2.术前准备2术后处理1.一般处理2.特殊处理3.术后缝线拆除头面部和颈部:4-5天下腹部和会阴:6-7天胸、上腹部、背部和臀部切口:7-9天四肢切口:10-12天减张缝线:14天电刀切口延迟:1-2天4.切口分类5.愈合等级3术后并发症防治术后出血部位:手术切口、空腔器官及体腔内。腹部手术:腹腔内出血,早期由于出血量尚不大,临床表现可不明显,特别是未放置引流物者。只有通过密切的临床观察,必要时进行B超检查及腹腔穿刺,才能明确诊断。胸腔手术:胸腔引流管内每小时引流出血液量持续超过ml时,就提示有内出血。拍胸部X线片,可显示胸腔积液。术后发热与低体温发热:手术后最常见的症状。超过1℃者可能为感染、致热原、脱水等。①非感染性发热通常发生在术后1.4日;体温不超过38℃可不处理;体温38.5℃,可给予物理降温、对症处理。②感染性发热平均2.7日,常继发于手术时间长、广泛组织损伤、输血、氟烷或安氟醚中毒。低体温①轻度低体温:麻醉药阻断体温中枢、开胸开腹热量丢失、输血输液(未预热)。②深度低体温:大手术(特别是多处创伤的手术)、输注大量冷的液体和库存血液有关。③预防:大量输血、输液前预热;温盐水冲洗胸腹腔;术后保暖。呼吸系统并发症①肺膨胀不全:上腹部手术的患者常见,最常发生在术后48小时之内(90%的发热可能与该并发症有关)。预防和治疗:叩击胸、背部,鼓励咳嗽和深呼吸,经鼻气管吸引分泌物。有气道阻塞时,应行支气管镜吸引。②术后肺炎:50%以上的术后肺炎系革兰阴性杆菌引起,易患因素有肺膨胀不全、异物吸入和大量的分泌物;腹腔感染需要长期辅助呼吸者,酿成术后肺炎的危险性最高。在术后死亡的患者中,约一半直接或间接与术后肺炎有关。术后腹腔脓肿和腹膜炎临床表现:发热、腹痛、腹部触痛及白细胞增加。诊断:如为弥漫性腹膜炎,应急诊剖腹探查。如感染局限,行腹部和盆腔B超或CT扫描常能明确诊断。处理:B超引导下作穿刺置管引流,必要时需开腹引流;选用抗生素应针对肠道菌丛和厌氧菌丛。切口并发症①血清肿定义:系伤口的液体积聚而非血或脓液,与手术切断较多的淋巴管(如乳房切除术、腹股沟区域手术等)有关影响:使伤口愈合延迟,增加感染的危险。处理:皮下的血清肿:空针抽吸,敷料压;腹股沟区域血清肿:让其自行吸收;血清肿继续存在,或通过伤口外渗,二次探查结扎淋巴管。②切口裂开:切口裂开系指手术切口的任何一层或全层裂开。常见于腹部及肢体邻近关节的部位。1)部分裂开:皮肤缝线完整未裂开,深层组织全部裂开;2)完全裂开:切口全层裂开,有肠或网膜脱出者。要立刻用无菌敷料覆盖切口,在良好的麻醉条件下重予缝合,同时加用减张缝线。3)预防方法:加用全层腹壁减张缝线;应在良好麻醉、腹壁松弛条件下缝合切口;及时处理腹胀;病人咳嗽时,最好平卧;适当的腹部加压包扎。③切口感染1)病原清洁手术: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常见;会阴部或肠道手术:肠道菌丛或厌氧菌丛常见。2)临床表现局部:切口局部红、肿、热、痛,有分泌物;全身:发热、WBC↑。3)处理原则:切口红肿处拆除伤口缝线引流+脓液细菌培养。累及筋膜和肌肉的严重感染,需要急诊切开清创、防治休克和静脉应用广谱抗生素(含抗厌氧菌)。尿潴留:术后尿潴留较为多见常见原因:切口疼痛、老年病人、盆腔手术、会阴部手术或蛛网膜下隙麻醉后。临床表现:下腹痛、术后6-8小时不排尿、耻骨联合上叩诊浊音。处理:嘱患者坐于床沿/立起排尿,无效则需导尿。尿潴留时间过长,导尿时尿液量超过ml者,应留置导尿管1-2日,有利于膀胱壁逼尿肌收缩力的恢复。有器质性病变,如骶前神经损伤、前列腺肥大等,也需要留置导尿管4-5天。下期预告:外科总论——外科病人的代谢及营养治疗治疗白癜风多少钱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