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探查,只因医生是世界上最希望你活下来
2016-11-1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经常有人问:外科医生是做什么的?外科医生就是拿手术刀的医生!外科通常指普通外科。
还有人会问:为什么外科医生只看肚子里的病?其实,外科的“外”指的就是打开病人肚子,肚子里面变割掉,拿到肚子外面来。
外科究竟看哪些病
外科常见的有四大类疾病:外伤、炎症、畸形和肿瘤。畸形和肿瘤很少有急诊,外伤和炎症是急诊中最常见的。
外伤中,有一类叫做腹部闭合伤。最常见的有肝脏破裂、脾脏破裂等大出血,这是最紧急的急诊,不立即手术,往往就会死人。
炎症类中,有一种叫做继发性腹膜炎,就是肚子里有东西发炎或坏掉了,这是“急腹症”。病人肚子很痛,但一时间又无法明确到底是什么地方坏掉了。有些急腹症,如急性胰腺炎,不要动手术,也不能动手术;有些急腹症,则必须马上动手术。
到底需不需要做马上手术
外科医生打开病人的肚子不难,最难的是要不要打开肚子和什么时候打开肚子!一般非急诊情况下,医生往往会借助B超、CT、MR、胃镜、结肠镜、消化道造影等现代化的辅助检查,医生有充分时间判定病人肚子里到底是什么问题,再决定是否手术。
可急腹症和腹部闭合伤的病人没有时间等,做检查无疑需要时间,有时做了检查也只能得到一些间接证据,无法明确具体病变部位;可马上手术,万一肚子里没有需要医生处理的病变,这刀就白开了。所以,如何平衡这两者关系,真的很难!
我做了近20年的外科医生,处理的急腹症和腹部闭合伤的病人不少了,可每当这时,我依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在不耽误病情和不让病人白挨一刀之间找一个平衡点,我至今也没有把握做到百分之百准确。
七查八查,不如剖腹探查
老前辈中流传一句话:“七查八查,不如剖腹探查。”这话本意是:外科医生在临场决断时,要果断,不要查来查去,等病人都拖到很危险时再去动手术。老前辈们总结了很多条剖腹探查的指征:腹腔内有大出血,有消化道穿孔,或者其他比如肠管坏死可能,但究竟是什么部位坏了,很难一下子查清。打个比方,将牛肉、羊肉、鸡肉都装在盒子里,如果滴出来很臭的烂水,说明肉腐烂了,至于哪块肉开始烂了,只有打开盒子才知道。剖腹探查的指征也类似于此。
但剖腹探查的切口选择,对医生而言无疑又是一个大的考验:切口要暴露出病变部位才能做手术,但肚子那么大,又不知道病变具体位置,不可能全部剖开呀。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国引进了腹腔镜,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先从肚脐处打个小洞,插入腹腔镜后,可看到整个肚子里的病变。有些病变,在腹腔镜下完成处理,这就是微创手术,比如胃穿孔,就可以在腹腔镜下完成穿孔修补。有些不能在腹腔镜下完成的手术,但可以知道切口选在什么地方好。
医患信任危机,谁之祸?
当年深圳“八毛门”事件,引发了医患信任危机。医院一名患儿,患了阑尾炎穿孔,导致弥漫性腹膜炎,必须马上手术。因“八毛门”事件影响,患儿家属拒做手术,导致病情恶化,差点给孩子带来严重后果。
近年来,医疗界一直饱受一些不良媒体,如“新安晚报”之流的恶意抹黑和中伤,直接导致医患互信降到了最低点。一些外科医生,不求无功,但求无过,不明确病变部位不敢开刀;一些病人和家属,抱着对医生怀疑,拖延必要的剖腹探查手术。这也使得一些急诊手术越来越“急”不起来。
每次遇上急不起来的急诊手术病人,面对逐渐消逝的生命,我都急得要跳脚,恨不得把“新安晚报”之流谣媒谣记吊打。不良媒体人的挑唆,参与并制造了医患鸿沟,没有了医患相信,怎能齐心协力战胜疾病呢?
我呼吁,对于“新安晚报”之流不良媒体人抹黑医疗界的行为,必须严厉打击!这样才能重新构筑已岌岌可危的医患互信,只有断绝医生后顾之忧,病人好好配合医生,才有可能共同战胜疾病。
信任医生能救命自己的命
我呼吁:如果一个医生告诉你需要马上剖腹探查,请信任他,配合他!医生和你无仇无怨,不会害你!就算“新安晚报”谣记曹海峰、南方系柴会群这种医疗界公敌,一旦躺在手术台上,我也一定会尽我所能给他手术,在医生眼里,病人就是病人!
我希望每一个病人都明白,一旦到了手术台,最希望你活下来的,肯定是你的主刀医生。别说什么救死扶伤,也别提什么医者仁心,退一万步讲,如果病人死在手术台上,主刀医生要证明自己没错,要面对各种扯皮或官司,弄得不好还要赔钱,哪个医生会希望自己的病人死呢?
信任是金!
赞赏
人赞赏
北京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