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腹腔脓肿 > 疾病治疗 > > 腹腔穿刺术

腹腔穿刺术

2021-8-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一、腹腔穿刺术的适应症:

1.抽取腹腔积液进行各项实验室检查,以便寻找病因,协助临床诊断。

2.对大量腹水引起严重胸闷、气促、少尿等症状,使患者难以忍受时,可适当抽放腹水以缓解症状。

3.腹腔内注射药物。

4.行人工气腹作为诊断和治疗手段。

5.行诊断性穿刺,明确腹腔有无积血积脓。

二、腹腔穿刺术的禁忌症:

1.有肝性脑病先兆者,禁忌腹腔穿刺放腹水。

2.若患者有严重的出凝血功能障碍的,肝功能严重损害的,不宜行腹腔穿刺术。

3.穿刺点附近皮肤有感染的(如脓肿等),不行腹腔穿刺。

4.严重肠胀气或妊娠。

三、操作过程:

1.准备:先嘱患者排空尿液,以免穿刺时损伤膀胱。

2.体检:放液前应测量腹围、脉搏、血压,以观察病情变化。如放腹水,背部先垫好腹带。

3.体位:扶患者坐在靠椅上,或平卧、半卧、稍左侧卧位。

4.穿刺点的选择:选择适宜穿刺点一般常选于左下腹部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处,也有取脐与耻骨联合中点上1cm,偏左或右1.5cm处,或侧卧位脐水平线与腋前线或腋中线的交点。对少量或包裹性腹水,常须B超指导下定位穿刺。定位后需用龙胆紫标记。

5.消毒:将穿刺部位常规消毒,消毒2次,范围为以穿刺点为中心的直径15cm,第二次的消毒范围不要超越第一次的范围;带无菌手套,铺消毒洞巾。

6.麻醉:自皮肤至腹膜壁层用2%利多卡因逐层做局部浸润麻醉。先在皮下打皮丘(直径5~10mm),再沿皮下,肌肉、腹膜等逐层麻醉。麻醉的重点在于皮肤与腹膜的麻醉。

7.穿刺:术者左手固定穿刺处皮肤,右手持针经麻醉路径逐步刺入腹壁,待感到针尖抵抗突然消失时,表示针尖已穿过腹膜壁层,即可抽取和引流腹水。诊断性穿刺可直接用无菌的20ml或50ml注射器和7号针尖进行穿刺。大量放液时可用针尾连接橡皮管的8号或9号针头,助手用消毒血管钳固定针尖并夹持橡皮管。在放腹水时若流出不畅,可将穿刺针稍作移动或变换体位。当患者腹水量大,腹压高时,应采取移行进针的方法(皮肤与腹膜的穿刺点不在同一直线上)。

8.放腹水的速度和量:放腹水的速度不应该过快,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头晕、恶心、面色、心悸、心率、血压及腹痛等情况,如出现出冷汗、面色苍白,应立即停止放液,并做相应处理,一般每次放腹水的量不超过~ml,肝硬化病人第一次放腹水不要超过ml。

9.标本的收集:置腹水于消毒试管中以备作检验用(抽取的第一管液体应该舍弃,不用作送检)。腹水常规:需要4ml以上;腹水生化:需要2ml以上;腹水细菌培养:无菌操作下,5ml注入细菌培养瓶;腹水病理:需收集ml以上,沉渣送检。

10.穿刺后穿刺点的处理:放液结束后拔出穿刺针,盖上消毒纱布,并用腹带将腹部包扎,如遇穿刺孔继续有腹水渗漏时,可用蝶形胶布或涂上火棉胶封闭。

11.术后的处理:术中注意观察病人反应,并注意保暖。术后测量患者血压、脉搏,测量腹围。送病人安返病房并交代患者注意事项,术后当天穿刺点口不要弄湿,尽量体位使穿刺口朝上;若腹压高的病人,穿刺后需腹带加压包扎。

四、注意事项

(一)严格无菌操作,避免腹腔感染。

(二)血性腹水留取标本后应停止放液。

(三)腹腔穿刺术后,应嘱病人平卧4h;大量放液者,应卧床休息8-12h,并经常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四)穿刺处敷料因出汗、渗液或揉蹭、卷边时,根据情况随时更换,更换时注意避免导管脱出。

(五)放液速度不宜过快,放液量不宜过多。大量放腹水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血浆蛋白大量丢失,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予大量放液。首次放腹水不宜超过ml,以免腹压骤降而发生虚脱,速度宜缓慢。

(六)加强健康宣教,嘱患者注意休息,限制钠盐摄入,配合医生的各项治疗,以达到检查或治疗的最佳效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rqzpk.com/jbzl/127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