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岩冰教授荣获中国医师协会住院医师心中好

2016-11-2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日前,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指导,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住院医师心中好老师”的评选中,我院普外科周岩冰教授经层层遴选最终获奖,事迹文章已被编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年征文集——住院医师心中好老师》。

周岩冰教授从医、从教三十年,致力于普外专业临床与教学工作。他以胃肠外科为重点,熟练开展各种胃肠肿瘤手术(包括腹腔镜)及综合治疗,每年独立完成余例,医院提出肿瘤综合治疗MDT理念,胃癌5年生存率达58%,居国际先进。胃癌手术、腹腔镜/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术规模和疗效稳居省内首位、国内领先。在《AnnSurg》《Oncotarget》《Medicine》等刊物发表论著百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先后主持课题十余项,在研国家、省自然基金、国家卫计委基金项目6项,青岛市重大民生项目1项,以首位研究者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山东省医学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2项、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他牢记“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率先垂范、默默耕耘、甘为人梯,以全力培养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优秀医学人才为己任,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地奋斗在临床教学第一线,已培养硕博士研究生80余名,医院和学校的栋梁。他坚持“住院医师规范化教学”,牵头建立并完善临床教学管理制度,定期集体备课、试讲,完善学科临床教学管理制度,围绕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医学人文素养构建教学体系新思路……这一系列工作使他各阶段的教学有机衔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学链,也使规培住院医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过硬素质。在教学中,他努力给学生们创造实践机会,亲自示范打结、缝合等基本操作,学生的细节意识、规范意识逐渐增强。多名规培住院医生经他指导,在临床技能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并发表多篇高影响因子文章。本人连续多年被评为青岛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指导教师。

现任青岛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岛大学临床医学系副主任,青岛大学医学院外总教研室主任,医院普外科主任,山东省胃肠肿瘤基础与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美医院访问学者。医院学会机器人与腹腔镜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普外分会副主任委员、结直肠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营养支持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常委。现为山东省卫生系统高层次人才,青岛市拔尖人才,青岛市著名好医生。

征文附录:

爱的教育,爱的传承

作者:李毅

我是青岛大学医院的一名规培住院医生,在规培轮转期间的得到了很多老师的悉心指导和无私帮助,但有一位老师的教导让我终身受用,他就是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普外科周岩冰教授。

周岩冰教授现任青岛大学临床医学系副主任,外科总论教研室主任,医院普外科主任,山东省胃肠肿瘤基础与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医院访问学者。还是山东省卫生系统高层次人才,青岛市拔尖人才,青岛市著名好医生。从医、从教三十年来,周教授出色地完成了医疗、科研工作。他牢记“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率先垂范、默默耕耘、甘为人梯,以全力培养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优秀医学人才为己任,兢兢业业奋斗在临床教学第一线。连续多年被评为青岛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

治学严谨诲人不倦

“周教授的知识更新很快,是源头活水型的教授”。来过普外科轮转的规培住院医生都这样评价他。

作为青岛大学临床医学系副主任和外科总论教研室主任,“住院医生规范化教学”是周教授一贯奉行并为之亲历躬行的。他牵头建立并完善临床教学管理制度,定期集体备课、试讲,完善学科临床教学管理制度,围绕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医学人文素养构建教学体系新思路……这一系列工作使他各阶段的教学有机衔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学链,也使规培住院医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过硬素质。在周教授的教学查房中,他总事先精心准备一些典型病例,耐心地给我们讲解,适时提出问题,培养我们住院医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讨论中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开阔我们眼界。

“细节决定成败”,这是周岩冰教授最常告诫我们的一句话。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为规培住院医生的每一次备课,周教授都认真钻研教材,查阅国内外资料,亲自制作图文并茂的高质量幻灯,只为给我们最新、最好的。每一次上课,他都力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以病例吸引学生,培养我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他把扎实渊博的积淀化为了生动活泼的授课形式,得到了年轻住院医生的青睐。每一场课后,他都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解决带教中出现的问题。在他的课堂上,我们感受不到一丝“满堂灌”“填鸭式”的气氛。

周岩冰教授深知,教学是科学的再创造,医学是一门注重实践能力的科学。在教学中,他努力给我们规培住院医师创造实践机会,亲自示范打结、缝合等基本操作,并且在实践操作中培养我们的细节意识和规范意识,比如若不小心把手术台上的器械掉在地上,须重新消毒再使用;防止坏死、脓肿的组织感染健康组织就要用无菌纱布或纱垫保护健康组织;术前、术中、术后清点纱布等物品。这些看似“小事”,但往往会影响到手术的效果,甚至关系到手术的成败,让我们年轻医生终身受用。就在前几天,他的一名南亚留学生已通过美国医师执照考试并在马里兰大学进一步深造。

大医精诚行为世范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引路人。周岩冰教授经常对我们说,做医生不仅要医术高超,更要有社会良知、有创新精神。

多年前,来自偏远山区的王厚菊带着公斤的大肿瘤慕名找到了周教授。面对这个史无前例的挑战,周教授没有把患者拒之门外,而是想尽一切办法成功切除了肿瘤。术后,为了观察患者病情,他几天几夜住在病房。因为,在他眼里,患者不管贫富贵贱都应一视同仁。事迹经中央电视台报道后引起了巨大反响。

“以患者为中心,改善患者临床终点”是周教授着力培养我们年轻住院医师的。他如此要求自己,也如此要求我们。他说,一名合格医生要做到“三勤”,即“嘴勤、手勤、腿勤”,多和患者交流、多记录、多照看患者;观察患者的每个细节,认真思考、分析、判断,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对每个患者都要仔细问诊、查体,制定详细可行的诊疗计划,真正做到手术方案细致合理,临床用药规范适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降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生命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花费及满意的疗效的目标”。

已经干了16年普外科主任的周岩冰教授,那颗年轻进取的心没有变。近五年来,周教授科室承担国家自然基金5项、省部级项目4项,年均发表SCI论文10余篇。年,他指导的研究生张基准博士所撰写的论著一举发表在了顶尖杂志《美国外科年鉴》上(IF8.5)!

“要想更上一层楼,就要在国际舞台上发声”。年,周教授带着高徒登上了胃癌治疗最高水准大会——世界胃癌大会的讲台。作为中国地区唯一一位在主会场做主旨演讲的嘉宾,周教授以青大附院胃癌治疗的大数据及完整资料,充分展示了在胃癌基础研究、多学科合作、质量控制、微创及机器人手术方面的综合实力,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为我国争得了荣誉。

我们这些规培住院医生经常说,和这样勤勉的老师在一起,倍感“压力山大”。“要学习规范的教材,了解最新的临床和科研进展;每天早上要用英文交班以及做英语小讲座;病历要书写工整,着装要穿戴整齐,外科操作要规范合理;对病人要用心,对家属要贴心,对同事要热心、关心……这些都是老师对我们的硬性要求,有时候我们也想偷偷懒。可是看到老师经常工作到很晚,甚至出差的时候也在修改论文,自己真的没有理由放松!”现在,就算是外地出差回来,周教授都会去病房看一眼病人,这已经成了习惯。而另一个铁打的习惯则是每周二晚上的读书报告会,不管多忙,他都和年轻医生们一起讨论疑难病例,研习国际标准和技术,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周岩冰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就在不久前,规培住院医生魏志良经周教授指导,在国际期刊《Oncotaget》(IF6.4)上发表了一篇SCI论文。“这与周教授平时对我的严格要求和英语训练是分不开的”,魏志良如是说。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首先是爱的教育,爱学生是老师的天职。

田学军是青岛大学医学院的优秀毕业生,也是我的师兄,当时因家境贫穷,一度想放弃学业。不忍看到一个好苗子就此断送前程,周岩冰教授果断拿出自己的积蓄,供学生继续求学,在生活上也给予了小田巨大的支持,终于帮他度过了难关。现在的田师兄已经成长为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教授。回忆往事,他激动地说,没有老师就没有自己的今天。而田学军仅仅是周教授帮助过的诸多学子中的一员。

周岩冰教授,不仅是大家公认的好医生,更是我们住院医师“心目中的好老师”。作为一名德艺双馨的外科专家,作为一名奋斗在临床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他与时代同行,在这个耕耘理想未来的舞台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执著追求,无私奉献,展现出了绚丽多彩的医者人生。

长按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专业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方法

转载请注明:
http://www.rqzpk.com/jbbj/18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