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辱使命筑梦高原中山三院援藏医疗队载誉

2020-11-1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49431.html

12月5日,中山三院援藏医疗队高质量完成上级交付给中山三院对口帮医院的任务,载誉归来。

6月,为了援助藏区早日实现脱贫攻坚和民生改善,切实提高藏区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中山三院肝胆外科副教授凌云彪、急诊科主治医师孔庆磊、手术麻醉中心主治医师程楠、产科主管护师符春凤、药剂科主管药师刘珠英5名援藏专家离开家人和熟悉的工作环境,满怀真情投入对口支援工作。在察雅留下一个个感人、振奋的瞬间。

那里远不是想象中的样子

察雅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地处横断山脉,海拔米。医疗队此行的主要目的是扶贫医院医院。

出发前,刘珠英跟队友说:“我半马全马都完成了,去高原吃点苦应该不是问题。”可刚到察雅,现实就给她上了生动的一课:高原低氧低压干燥强紫外线带来的身体不适远不是想象中的样子。

当地饮食以川菜为主,几位队员多数都是不吃辣的广东人,这也似乎成为横亘在他们面前无法跨越的坎。

到达1周后,刘珠英扁桃体就开始肿大化脓,前后一个多月激素和抗生素治疗才渐次好转。

程楠仍对于进藏几天后的一次义诊记忆犹新。适应高反后,听说县政府要下乡送医送药,想多做点实事的她立刻申请参加,此次义诊地点为虫草采集点肯通乡,路途遥远不在话下,但颠簸不平的山路让刚刚适应高原气候环境的程楠一路呕吐不止,司机师傅说这已经算是路况好的一个乡了。程楠直感慨:“当地人就医太难了。”

▲程楠下乡义诊

作为医疗队长的凌医院副院长、外科主任,医院医疗水平低、硬件设施差,管理缺乏规范。凌云彪说:“医院完善架构、提高管理水平,医院;让外科开展新技术,实现诊疗水平的提高,任务十分艰巨。”

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是所有医疗队成员的信条。他们努力工作,真情援藏,也得到当地院领导、临床主任和团队的大力支持。

开展当地无数个“首例”

医院外科主任的凌云彪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见到那个12岁小患者的情形。他阑尾炎术后五天,一直喊疼,管床医生汇报说:“术后伤口疼痛,小孩子怕痛,很常见。”

凌云彪却认为这个疼痛没有那么简单。患者营养不良,看上去只有七八岁年龄的体格。于是,他仔细翻查病历资料,不厌其烦地通过藏语翻译反复询问病史,并为患者做详细体检。

▲凌云彪带领当地医务人员开展病例教学

凌云彪更加坚定腹痛并非切口疼痛,腹腔可能还存在其他病情导致的肠梗阻。进一步检查果然发现在盆腔的膀胱直肠凹有两个混合性囊性占位,考虑是术后盆腔形成巨大脓肿导致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凌云彪以此病例,一边治疗,一边对外科医务人员开展临床病例教学。他带领团队反复测试定位,利用现有器材做足准备,以非开腹手术的微创方式,在B超引导下经腹部行盆腔脓肿穿刺引流。出院那天,小男孩恢复了原有的笑容与活泼,体重由入院时的25公斤长到了29公斤。

▲凌云彪为小男孩进行手术

就这样,他和团队开展了当地无数个“首例”。

惊心动魄的抢救

急诊工作多年的孔庆磊在当地碰到过一例惊心动魄的心跳骤停抢救。一天下午五点多,一个患者被慌忙抬到急诊科,同行工友大声呼救。患者面色紫绀,呼之不应,无颈动脉搏动,无呼吸。确诊心跳骤停后,孔庆磊立即开始心肺复苏、除颤、用药......同行的工友在旁边告诉孔庆磊,患者刚来察雅打工几天,正是家里的顶梁柱,工作时突然就倒地不省人事。

孔庆磊率领众人积极抢救,10分钟、20分钟、30分钟……一个小时后,患者终于恢复自主呼吸,抢救成功!

孔庆磊回忆,抢救成功自然十分兴奋,更让医院,因急诊通常只有一名值班医生,很多急救工作都得到其他科室的无私帮助,很多人主动过来帮忙,轮流胸外按压,让人肃然起敬。抢救成功正是团队力量的最好体现。

▲孔庆磊(右一)

此前,大家急救知识和技能还十分薄弱。孔庆磊一有时间就抓紧组织各种相关的讲课和技能培训。大家学习十分用心,即便加班加点也毫无怨言。经过多次培训,所有人熟练掌握了急救的流程、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此次成功抢救,也是最好的检验。这也更坚定了孔庆磊要加强对大家培训的信念,他竭尽所能,把自己所学倾囊相授,他希望这个团结、好学的团队,在他返回后还可以救人性命、造福当地百姓。

▲孔庆磊对当地医务人员进行技能培训

察雅首例臀位阴道分娩

7月的一天,察雅气温骤降至16摄氏度,夜里九点钟,符春凤接到值班医医院宫口已经开全,胎儿足月臀位,通常当地术前准备都要几个小时,手术已经来不及,产妇及家属要求阴道分娩,“老师,您快点来,我害怕……”

▲符春凤对当地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臀位阴道分娩?按照常规孕产妇的管理,足月臀位阴道分娩风险大,一般不建议阴道分娩,最大风险就是胎头有可能娩不出来,到时候胎儿可能会窒息死亡。何况当地没有产钳,没有臀位吸引器,辐射台也没有可以吸氧的设备带。医院,一边回想平时在科室与同事的模拟演练接生步骤,又调出科教视频再认真看一遍,心里慢慢镇定下来。

到了产房,她和同事一起给产妇做了阴道检查,确认条件还可以,可以阴道试产,但要做好新生儿抢救准备。他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符春凤等人的专业指导下,一段时候后,孩子总算“呱”的一声哭出来,符春凤说,我真是激动万分,深感援藏工作者的伟大。

▲符春凤照护新生儿

从“一穷二白”到品管圈大赛一等奖

初到药剂科的刘珠英,发现特殊药品处方没有一张符合要求,购入无记录,批号无追踪,余液无标注丢弃,无日清月结。医生及药师对抗菌药点评并无概念,点评制度更无从谈起,临床医生不重视医嘱用药的适宜性,用法用量时有错漏。

▲刘珠英到药房考察

刘珠英和科主任仔细研读评审条款,赴药房实地考察,召开药事委员会。在院领导的充分重视下,刘珠英从药学理念入手,以评审要求为抓手,在全院及科室两级范围加强医嘱及麻精药品处方规范化。

她带领药师下临床查房,纠正不合理用药,建立每月医嘱点评方案及奖罚制度,通报点评结果,克服HIS系统无法分类切口、无法导出相关数据及无法查看检查数据等重重阻碍,建立抗菌药物等多项专项点评。每月督查、自查、分析、总结、反馈、持续改进。经过半年高密度督查,医嘱不合理率由80.86%下降至11.42%,降幅85.87%,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99DDDs降低至51.5DDDs,抗菌药使用率均符合要求。

▲刘珠英进行临床查房

11月3日,在医疗队的辅导下,医院更是以“降低察雅县乡镇卫生院医生的处方不合理率”为题,打败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多个参赛案例,医院医院专场一等奖。

▲在品管圈大赛中获一等奖

你们守护祖国

就让医疗援藏人来守护西藏人民健康

回想起第一次难忘的义诊,程楠一点都不后悔去参加。尽管回程时,又再次忍耐了两个多小时的晕车呕吐。她说:“哪怕是能让一个高原的人多这么一次就医的机会,这些辛苦都是值得的。”

她想起了刚到察雅时,当地县长说过的一句话:西藏土地广阔,矿产资源丰富,西藏人民待在这里什么都不做,就是对家园的守护,都是对祖国很大的贡献。在西藏的自然环境下,当地人民健康很容易受到影响,但他们仍坚守家园,建设发展西藏。

那一次的义诊之行让她产生了:你们守护祖国,就让我们这些医疗援藏人来守护西藏人民健康的想法。

▲程楠在进行临床操作

虽然还是会晕车呕吐,程楠还是热衷于参加各种义诊。程楠和医疗队员们经常奔波在各个乡镇之间,她和队员们经常顾不上休整,先尽快将物资和药品发给困难群众,测量血压,听心率,讲解健康知识,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力所能及地尽量多做一点,再多做一点。只为能将国家和人民的嘱托安全迅速地转交村里群众,让远离世外的藏民感受到全国各族同胞们的关心关爱。

关于援藏,他们这样说

凌云彪(援藏医疗队队长):

小患者的父母专门前来道谢,虽然不能用汉语表达,其感激及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援藏是一项光荣任务,身为援藏队长,能够在这片土地发挥自己的专长,我倍感幸福。

孔庆磊(援藏医疗队队员):

在察雅急诊半年,我深深地爱上了这个优秀的团队,能和大家一起学习、工作,共同进步,也是我的荣幸!察雅的急诊必将更加强大!

程楠(援藏医疗队队员):

当地百姓对医务工作者的信赖和尊敬,让我深刻感受到健康所系生命所托的使命感,也让我真正感受到医疗队援藏的意义。

符春凤(援藏医疗队队员):

看到臀位自然分娩的小宝宝顺利出生,我真是太兴奋了。感谢一切的准备,感谢吉祥察雅,感谢医院所有产科同事每年不厌其烦地学习及模拟演练!扎西德勒!

刘珠英(援藏医疗队队员):

通过半年努力,看着药剂科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真正实现由“输血”向“造血”转变的帮扶目的。回头看,岁月没蹉跎,药学技能早已在本土生根发芽。

供稿:周晋安(党委宣传科)

编辑:甄晓洲

初审:叶张翔

审核:周晋安

审定发布:丘国新戎利民

                

转载请注明:
http://www.rqzpk.com/jbyf/115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