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中医治疗腹胀医案

2020-11-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北京白癜风治疗那最好 http://www.0594ptaf.com/

门纯德

1、例,(脾气虚腹胀证),男,51岁,因阑尾炎做过两次手术,以后就腹胀日剧,再后就出现了小便量少,浮肿,面色苍白,触及腹胀而不硬,我先开了两副“胃苓汤”,以利小便,健脾胃,服后效果不明显,尿量未增,之后,又开了一剂“通幽汤”,服后大便稍软,小便极少,且腹更胀了,当时考虑是不是肾阳虚,用了一剂“真武汤”,亦疗效不明显。再细诊脉,脉弱无力但不紧,此时我才考虑到是两次手术后伤了中气,因此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把党参换成了红参6g、加附子6g、枳壳15g、加附子以防拔其根本(肾阳),因清代一名医官曾说,如果患者尺脉沉弱,四肢冷,用补中益气汤往往容易拔其本。枳壳按西医的认识,它可以增加肠蠕动。一剂后,至后半夜就小便了,小便清长,腹胀松快多了,触诊腹也软了,又于上方中去枳壳,服了一剂后,尿量增多,腹胀消除,浮肿渐消。

2、治气郁腹胀:生气后腹胀满,嗳气声声,夜间不寐,周身烦热,以厚朴七物汤化裁治之:厚朴15g、川大黄6g、甘草6g、桂枝6g、枳壳9g、生姜9g、红枣4,(紫苏6g、紫苏发表散寒,补气宽中,解鱼蟹毒)。

3、术后腹胀:这是由于胃肠蠕动不好造成的,腹部手术后均有胃肠蠕动减弱或停止的过程,表现为轻度腹胀和肠鸣音消失,一般手术后3-5天,胃肠道功能逐渐恢复,腹胀等症状随即缓解,若持续时间过长,症状加重,则成为胃肠道瘀胀或消化道功能不全。术后胃肠道瘀胀可分为功能性与机械性两类,一般是指前者而言。

机械性胃肠道瘀胀包括:①吻合口水肿;②肠粘连或内疝形成;③肠套叠;④腹腔脓肿,腹膜后血肿,肠系膜血管供血不全,术后遗留腹腔异物,手术后形成盆腔脓肿或肠袢间脓肿,也会直接压迫肠道,或因炎症粘连而致机械性肠梗阻;⑤术后粪便嵌塞。

非机械性因素:①胃失转力性;②代谢失衡,低血钾,低蛋白血症尿毒症,糖尿病等;③药物的应用,包括吗啡类镇痛剂的过量使用或给予阿托品类药物,以及米帕明等三环类抗抑郁剂的应用;④腹腔内严重感染因炎症粘连或毒素吸收而致麻痹肠梗阻;⑤严重创伤或复杂腹部手术,损伤,长时间的肠管暴露,肠系膜牵拉过度,以及麻醉过深,均可影响场功能的恢复;⑥过量气体。手术3-4天后仍未经肛门排气,腹胀逐渐加重伴有腹部不适或轻微的腹痛,胃肠减压量仍较多或有呕吐。

如为机械性梗阻多症状重病情变化快,多需再次手术。

胃肠道瘀阻的处理:①首先要注意观察病情发展,排除机械性肠梗阻;②一般性治疗,a禁食,b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c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③药物治疗:可服用吗丁啉,多潘立酮,哌双咪酮,或香砂养胃丸。西药还有:西沙必利(普瑞博胃),莫沙必利,新斯的明,中药还可用复方大承气汤:枳实15g、厚朴15g、木香15g、元胡15g、双花25g、蒲公英25g、大黄10g、每日一剂,四磨汤口服液专治手术后腹胀。

焦树德

中焦停湿所致的腹胀,用平胃散合五苓散加减:苍术10g、厚朴9g、陈皮9g、茯苓25g、猪苓20g、泽泻25g、桂枝6g、藿香9g、苏梗12g、炒槟榔9g、乌药12g、檀香9g、泽兰15g、广木香9g。

朱良春

1、凡食症已成,或食积长期不消,以致腹中胀满,两肋刺痛,以此物(刘寄奴)配合白术枳壳,青皮等建功甚速,大可消食化积,开胃进食,其消症之说可信。

2、治食积腹腔胀满。莱菔子为下气,消痰,消食药,配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为保和丸。

3、治小儿消化不良,用经验方“蜈蚣儿茶散”(蜈蚣,儿茶分别研末,6个月以下,每服蜈蚣粉0.2g、儿茶0.25g、6-12月每服蜈蚣0.4g、儿茶0.35g、1-2岁每服蜈蚣0.6g、儿茶0.35g、一日三次),对于小儿消化不良引起的呕吐腹泻腹胀,小便减少等症,多于短期内治愈。

《别录》谓蜈蚣“疗心腹寒热积聚”说明胃肠功能有调节作用,今配伍以收敛止泻儿茶,一温一寒,一开一收,共奏和调中州之功,如属脾虚,宜参用健脾运中之品,如白术,木香,砂仁之类。

江尔逊

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身汤治无论是否因发汗而导致的腹胀,取得满意效果。此方调理升降,化浊消胀,恢复脾胃之功能,《素问》曰:浊气在上,则生瞋胀。如食积加山楂,建曲,麦芽,鸡内金。大便秘结加枳实,大黄,寒浊中阻加苍术,藿香,陈皮,湿热壅渴加茵陈,栀子,滑石,气滞加木香,枳壳,香附,血瘀加五灵脂,丹参,桃仁,脾虚减厚朴,加茯苓,白术,怀山药,或随证与其他方合用。

来源:山东中医竹林《佛天海心》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
http://www.rqzpk.com/jbbj/114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