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瑶教授丨中国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感染高估

2022-5-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市场营销求职招聘交流QQ群 https://www.zghy.org.cn/item/455360344477323264

中国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感染:高估还是低估?

何瑶

医院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免疫相关疾病,由于患者的免疫功能受损或使用了免疫抑制类药物,在一般人群中不致病的微生物,可能在IBD患者中引发感染。这种感染称为机会感染。

如何识别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机会感染?如何权衡IBD治疗和抗感染治疗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是临床经常遇到的难题。

来自医院的何瑶教授,在西安杨森免疫学术论坛上做了“中国IBD治疗中的感染:高估还是低估”的发言。

下面请看Dr.M来自会议现场的听课笔记。

炎症性肠病患者常见的机会感染,按感染类型,可以分为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和真菌感染。其中疱疹病毒感染约占65%。

根据目前的治疗现状,机会感染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检测方法准确度高,共识指导意见明确;如肝炎病毒、结核。这类机会感染处理方式明确,不存在较多争议。

病原检出率受限,有较多不确定性,如细菌、真菌。这类机会感染往往存在识别的问题。

检测方法准确度高,但病原致病作用不易确定,如疱疹病毒。对于这类的感染,临床治疗方式存在较多争议。

下面通过四个临床常见的疑惑及典型病例展开讨论:

疑惑一:IBD患者出现发热是疾病活动还是合并感染?

有些机会感染,病原检出率受限,临床诊断存在难度。但通过分析临床指标以及IBD机会感染的高危因素,能帮助识别机会感染。

辅助区分细菌、真菌感染与IBD疾病活动的临床指标:

发热:合并感染时更高(IBD活动体温多38.5℃)

C反应蛋白:合并感染时更高

PCT:合并感染时升高

IBD机会感染的高危因素:

研究发现,使用糖皮质激素(OR值为3.4)、硫唑嘌呤(OR值为3.1)和英夫利西单抗(OR值为4.4)是IBD合并机会感染的高危因素。

糖皮质激素常与真菌感染有关;

抗肿瘤坏死因子制剂常与真菌及结核感染有关;

嘌呤类与病毒感染有关。

另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使用激素、硫唑嘌呤或英夫利西单抗其中任一种药物(OR值为2.9),2或3种药物联用(OR值为14.5);年龄50岁(OR值为3),是机会感染的高危因素。

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IBD机会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大于50岁及使用激素、嘌呤类、联用免疫抑制剂。

病例一:炎症性肠病治疗中出现发热

66岁女性,反复血便,确诊溃疡性结肠炎3年余(-)。

近半年病情迁延,期间治疗措施有:甲强龙2月余,环孢素过渡到硫唑嘌呤,依然无效。使用了各种抗生素。坚决拒绝手术。

近2月体温波动于36.5-39.5°C之间,CRP11.2-84.00mg/L。

多次筛查机会感染均阴性,抗生素治疗后部份有效。后续出现高热、呼吸困难入ICU,血培养葡萄球菌亚种阳性,最终死亡。

死亡诊断: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重症免疫抑制宿主肺炎,Ⅰ型呼吸衰竭;

脓毒性休克(人种葡萄球菌亚种);

溃疡性结肠炎(慢性复发型;重度;左半结肠;活动期)。

分析:这个患者合并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年龄大于50岁、多种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复发热(体温最高达39.5°C),CRP反复升高。ECCO指南指出,有其他并存疾病,或60岁患者死亡风险更高

经验一:初诊初治患者,在排查感染后,应果断用药,避免后期的病情迁延;一旦病情迁延,如存在高危因素,积极手术。

疑惑二:存在高危因素患者的治疗

病例二:一例老年复杂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男,83岁,反复腹泻、黏液血便1年余。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COPD”等病史。

.01-.07期间,反复腹泻,黏液血便。外院肠镜结果显示乙状结肠、直肠受累,确诊UC。甲强龙60mg诱导缓解有效,美沙拉嗪维持过程中复发。

.7.28,再发黏液血便10余次/天,美卓乐60mgqd,症状控制不佳。WBC9.11x10^9/L,NEUT6.72x10^9/L,HBg/L,PCT0.05ng/ml,ESR9mm/h,CRP73.1mg/L。常规病原检查、IGRAs,胸片:阴性。

诊断:溃疡性结肠炎(慢性复发型广泛结肠型活动期重度)

这位患者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如高龄(50岁)、多种基础病,使用糖皮质激素,CRP升高。因此,应该更加谨慎使用免疫抑制剂。

经验二:

转载请注明:
http://www.rqzpk.com/jbyy/136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